词条 | 国子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子寺官署名。也是国家最高学府。南北朝时期后齐始置,隋沿置。炀帝时改寺为监。掌全国教育及为国家培养官吏。《隋书·百官志》: “(后齐) 国子寺,常训教胄子,祭酒1人,亦置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员。领博士5人,助教10人,学生72人,太学博士10人,助教20人,太学生200人,四门学博士20人,助教20人,学生300人。” “国子寺,原隶太常。祭酒1人,属官有主簿、录事各1人。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各置博士: 国子、太学、四门各5人,书算各2人; 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5人,书、算各2人; 学生: 国子140人,太学、四门各360人,书40人,算80人等员。” 国子寺官署名。古代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北齐置,掌训教胄子,管理中央、地方学校之政。设祭酒一人为长官。领国子、太学、四门三学,各有博士、助教及学生。诸郡太学亦隶之。隋沿置,隶太常寺,设祭酒一员,属官有主簿、录事。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各学,各置博士、助教等学官。开皇十三年(593)独立,改名国子学。大业三年(607)又改国子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