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guoji fengong又称国际劳动分工。指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❶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包括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 ❷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资源、国土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经济条件。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也是世界经济全部发展过程的基础。它是在资本主义统治下和对外侵略扩张中形成和发展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具有二重性,它既具有促进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性,又具有剥削、掠夺的不平等性。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把食品和原料的生产集中在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另一方面又把工业生产集中在占世界人口少数的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形成“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和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和广阔方面发展。19世纪所形成的以制成品生产国与原料、食品生产国间的分工为主导形式的国际分工,已逐渐被以各个工业部门内部分工为主导形式的世界分工所取代。战后的国际分工,在地理范围上不仅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且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分工反映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独立国家发挥本国的经济优势,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分工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其形成与发展取决两方面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后者起决定作用。 国际分工社会分工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界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1)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国内市场容量,人口的多寡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等。(2) 自然条件,包括资源,国土面积,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等。这两个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自然条件是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社会经济条件是利用自然物质基础的充分条件,正是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有机结合才使得国际分工得以产生和发展。此外,历史上殖民主义也对国际分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国际分工是伴随殖民开拓而发展的。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是国际分工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产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迅速崛起,而且日益依赖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19世纪70年代到二次大战前,为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交通运输和现代通讯发展十分迅速,为国际贸易和市场的扩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世界货币的形成,多边贸易的发展,多边支付体系的建立,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资本输出,都为这一时期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战后,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和广阔方面发展。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商品交换的发展,各国的孤立性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日益打破,相互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强,从而形成了世界经济。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指生产社会化超越一国范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它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而形成,是社会分工的最高阶段。国际分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产业革命的完成和大机器工业的建立,这是第一阶段。国内的社会分工使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工业部门也进一步分化出愈来愈多的部门,交换的国际化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了与机器大生产相适应的国际分工体系。 (2) 19世纪最后30年,以电动机和电力的发明及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这是国际分工的第二阶段。通过资本输出,深化了第一阶段的国际分工格局,发展成为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形成了殖民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系,造成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对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度依赖,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 (3) 20世纪50—7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宇航工业新材料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着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是国际分工的第三阶段。国际分工体系纵横发展到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阶段。由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分工,发展成为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即产品专业化、工艺专业化与零部件生产专业化,跨国公司的形成及其内部生产分工协作的高度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具有不同性质。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是一种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 “水平分工”。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争夺,力求在争夺中建立伙伴关系。另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则是一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 “垂直分工”,后者是前者的经济附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政治独立,但从总体上看还远未消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至于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则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 “水平分工”。发展这种分工,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经济上的依附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为消除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使国际分工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