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guoji shouzhi“国际收支差额”的简称。又称“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对外贸易和非贸易的收入总额与支出总额的对比。当收入大于支出而有盈余时,称“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反之,收入小于支出而有亏空时,称“国际收支逆差”,或称“国际收支赤字”。逆差表明对外负债,一般要用外汇或黄金偿付。国际收支的项目主要有两部分:❶经常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即商品进出口的收支,以及非贸易收支,如运输费、保险费、旅游费、劳务、利息等的收支。 ❷资本项目,包括国际间投资、贷款等收支。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不仅反映这个国家的债权和债务情况,也是影响其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地位强弱的主要因素。同时,研究分析一国国际收支差额表,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国对外经济关系及其政策措施的变化。 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交易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为国际收支顺差或盈余。反之,为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与外国之间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收入大于支出时称为顺差,反之为逆差(或赤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拿大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仅在初期有过顺差。50年代~60年代仅一年有顺差。70年代急剧恶化,直接原因是劳务项目的逆差。50年代初,劳务逆差只有3亿加元,1977年增加到74亿加元。另外,因为加拿大人每年冬季要到美国南部度假,而且时间较长,因而旅游逆差也在增长。抵消经常项目逆差的主要项目是引进外资。7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政府多次采取限制本国资本外流的措施,这对严重依赖美国资本市场支持的加拿大国际收支的状况带来严重困难。外资的流入可弥补经常项目收支的赤字,但同时也加重债务负担。70年代以来,政府限制外国的直接投资。到国外市场推销债券成为加拿大引进外国资本的主要渠道。1976年,各级政府和私人企业向国外借入的资金达80亿加元,全国净债务额达485亿加元。 国际收支有广狭两义。广义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全部经济交往的货币收支系统记录。狭义仅指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所发生的外汇收支,国际收支产生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最初的国际经济交往主要是贸易往来,并由各种经济交往而发生国际间货币收支。若外汇从国外流至国内,构成一国的外汇收入;反之,则构成一国的外汇支出。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发展,外汇收支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无实际外汇收支活动的以货易货、补偿贸易、政府援助、捐赠、侨汇等无外汇偿付行为的资金单方面转移逐渐增多。世界各国为了综合地反映本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全部情况,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规定,普遍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收支手册》中,对国际收支作了如下解释:“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反映如下内容的统计报表: (1)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以及收入上所作的交易; (2) 该国所持有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其他国家债权债务的变化和其他变化; (3) 不需要偿还的单方转移的项目和相对应的科目,从会计意义上说,是平衡前面未能相互抵销的任何交易和变动所必须的项目。”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集中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商品、劳务收入的交易,无偿转移支付,该国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其他国家债权债务变化的综合反映。它是决定或影响有关国家货币汇率和国际储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国内部经济社会与外部经济社会的纽带。 17世纪初,基于当时的国际经济情况,国际收支就是贸易收支,是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的对比,而且仅限于立即结清的现金收支。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交往的内容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的内容也随之有了变化。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的外汇收支,包括贸易和非贸易支付。第二次大战以后,国际收支的内容又有所扩大,它除了包括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外,还包括资本输出和输入等的收支情况,而且把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各种经济交易,如清算支付协定项下的记账易货贸易也包括在内。 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编制的 《国际收支手册》中给国际收支下的定义: “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的反映下列各项内容的统计报表: ❶一个经济实体与世界其他经济实体之间商品、劳务和收入的交易; ❷该经济实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其他经济实体的债权、债务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 ❸无需偿还的转移支付,以及在会计上需要对上述没有相互抵消的交易和变化加以平衡的对应科目”。这个定义实际包括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部内容,它对国际收支的基本内涵作了一个较为具体而又详细的解释,概括了现代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的广泛内容,基本上符合当前世界各国国际收支的实际情况。简言之,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进行经济交往所引起的货币收支和债务债权的变化。按照国际贸易基金组织的定义,所谓居民,包括一般政府、个人、企业、非营利机构。本国旅游者、驻外人员和军事人员、临时移民工人、国内公司及其在国外的分公司,都视为派出国的居民,而不是他们所到国的居民。 一国的国际收支经常是不平衡的。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就称为国际收支盈余或国际收支顺差; 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就称为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的概念 从狭义上讲,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必须与其他国家结清的各种到期支付的差额。它只包括各种收支中必须清算和支付的那一部分款项,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借贷中尚未到期并不需要以现金结算的外汇收支部分,则不列入。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则不仅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项目的收支,还包括海外军事开支、经济援助、军事援助以及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国际收支情况。所以说,广义的国际收支是一国的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是该国对外政治、经济等关系的缩影。 2.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为了简明扼要地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各国一般都按国际收支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归纳为不同项目,制定出自己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该表按照复式记账方式进行编制。贷方交易是指从外国收入的款项,用正号表示;借方是指对外国支付的款项,用负号表示。根据复式记账的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总是平衡的。从表面上看,它并不能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必须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来说,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三大类项目,即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或结算项目。 (1)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指本国与外国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以及单方面转移而经常发生的项目,它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经常项目中,最大最重要的项目是有形贸易或称为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其次是无形贸易或称为劳务项目,包括商品运费、保险费等。再次是私人和政府的各种转移支付。 对于经常项目,如果出口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加上外国政府和私人向本国的转移支付,大于进口物品和劳务总额加上本国政府和私人向外国的转移支付,那么在经常项目上将出现顺差。反之,出现逆差。由经常项目的收支产生的差额叫做经常项目差额。如果在经常项目中略去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则经常项目的差额就可以近似看做进出口差额。 经常项目可用来说明一国对其他国家是净借款人还是净贷款人。经常项目顺差表示该国是净贷款人,因为它的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支出。反之,经常项目逆差则表示该国为净借款人,因为进口支出大于出口收入。 (2)资本项目。资本项目记录着一国资本的输入输出情况,如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跨国公司的投资等。资本的国际流动,既可以调剂一国经常项目的余缺,又可以影响该国经济的平衡和发展。一般又把这种输出输入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两个项目。长期资本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借贷,主要用于商品与劳务信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短期资本则指一年内的资本借贷,主要用于经济交易差额的暂时融通,包括短期的借贷、存款和贸易信用。如果资本的流进多于流出,那么在资本项目上将出现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 影响资本流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利率被看做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假定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既定,国内利率越高,流出的资本越少,流入的资本越多;反之,国内利率越低,流出的资本越多,流入的资本越少。 (3)平衡或结算项目。平衡或结算项目包括“错误与遗漏”、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官方储备等项目。错误与遗漏项目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对因统计而造成收支数字不平衡的人为平衡项目。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官方储备项目反映的则是一国货币(包括黄金)流入和流出该国的净值,国际收支差额最终是通过官方储备的增减变化来实现平衡的。由于贸易赤字、资本赤字、统计误差以及商品走私、资金私逃等原因,使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出现不平衡,需要经过调整才得以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