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家、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环境是一个国家行政管理所处的外部条件,是一个国家变化发展的外因,国际环境中各要素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
现阶段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从总体上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个国际环境以和平和发展为主要特征和趋势。所谓和平,是指世界相对和平,没有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不断;所谓发展,是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但发展问题仍很严峻。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国际环境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
国际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是: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大国关系趋于成熟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等都有新的扩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国之间利害关系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矛盾与摩擦失控的危险性减弱。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也依然存在,世界仍不安宁。
国际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是: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恶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运动的状态,以及世界各国民族经济相互依赖和联合的历程。应当说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又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张有密切的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经济全球化也带来愈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凭借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地位,攫取了经济全球化最大“红利”,经济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环境更加艰难。随着全球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境况也随之恶化。
国际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是: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关于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认为,它是一种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它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经济知识化的结果。当前,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信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提高,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象征,它既促进了国家之间开展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会使各国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