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土谢图汗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土谢图汗部清代设置的行政区。属外蒙古。《清史稿·地理志二十五》: “土谢图汗部: 〔驻土拉河。直大同边外漠北。至京师2800余里。南界瀚海,西界翁金河,北界楚库河,东南界苏尼特、四子部落诸部,西北界唐努乌梁海〕。所部佐领37旗,以分设赛音诺颜部,析21旗隶之,后增4旗,凡20旗。乾隆四十六年 (公元1781年) 诏世袭。北极高45度33分。京师偏西11度24分。” 土谢图汗部一作“图什业图汗部”。外蒙古旧部名。由汗号得名。自阿巴岱称汗起,传至其孙衮布,始号土谢图汗。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准噶尔部噶尔丹扰掠喀尔喀,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拒战失利,率众归清。康熙三十年在多伦诺尔建旗授札萨克时,保留其汗号,统领本部,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与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统称喀尔喀三部。原置三十七旗,雍正三年(1725)分该部西境二十一旗另置赛音诺颜汗部,留十六旗,后复增设四旗,共二十旗,为喀尔喀四部之一。所部会盟于汗阿林,故称汗阿林盟,部长兼盟长。由于该部内有哲布尊丹巴活佛,外邻俄罗斯,并有恰克图互市, 地位最为重要,号称四部之首。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该部库伦置办事大臣, 由满族官员及蒙古王公一人充任, 一切重大事件均由其督办。该部牧地约当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央、色楞格、中戈壁、布尔根等省和前杭爱、东戈壁、南戈壁等省各一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