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圣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85 圣经Good News Bible基督教的正式经典。由 《旧约》和 《新约》组成。《旧约》 内含 《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部分,为犹太教的正式经典。记述了古犹太人关于宇宙起源和人类诞生的传说、犹太先民的世系、犹太教法典的产生以及犹太民族流浪、复国的痛苦历程,还包括颂扬雅赫维(基督教读为耶和华)的《先知书》、《箴言》和表现古代犹太人社会风情的诗歌作品,系约前1300—前100年间大量资料的总汇。原文基本是希伯来文,后来,侨居北非的犹太人希腊化较深,遂译成希腊文。现在流行的主要是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前3—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本,后者亦称《七十子希腊文本》。基督教兴起后,承袭了犹太教的圣经,称旧约。天主教以《七十子希腊文本》为主,兼收未见于希伯来文本的希腊文补篇7卷,共计46卷。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新教大多只承认希伯来文原本,故只有39卷。《新约》系基督教自身的经典,由 《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约翰启示录》组成,共27卷。内容包括圣子耶稣的生平和言行、早期教会的发展情况、基督教义的确立和阐扬,以及末日的预言。各卷陆续成书于1世纪末至2世纪下半叶。原文为希腊文。4、5世纪时,全部圣经被译成拉丁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在欧洲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促进了各民族语文的发展。据传,景教于唐代传入中国后,曾将部分《圣经》译成汉文,已佚。现存最早的汉译《圣经》为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所译,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目前我国通行的汉译《圣经》有基督教新教中华圣经会印发的《新旧约全书》和天主教思高圣经学会译释的《圣经》。两书《旧约》卷数不同,专有译名亦不统一,各随其教。 《圣经》shengjing基督教的主要经典。它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后来为基督教所承袭。《新约》是基督教自身的经典。“约”是指上帝和人订的“契约”。基督教认为,“旧约”是上帝和犹太人订的契约,“新约”是上帝和基督徒重订的契约。《旧约》39卷,《新约》27卷,共计66卷。基督教会,都把《圣经》当作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圣经》是由各类不同作者、根据不同的需要编撰而成的。《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公元前5世纪至5世纪陆续出现。通常由“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上帝造人的神话,犹太民族的祖先希伯来人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人物传奇和族派系谱,法典和教规等。《新约》原为希腊文,成书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到2世纪下半叶。按内容编排,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等几部分。 《圣经》shengjing又称《新旧约全书》,基督教经典,由《旧约全书》(简称《旧约》)和《新约全书》(简称《新约》)组成。《旧约》是古代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域的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的经典,后来为基督教所承袭。它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之间,用希伯来文写成,共计39章。《旧约》包括了古希伯来的神话、传说、历史、箴言和文学创作,是一部具有历史、军事、法律、宗教等复杂性质的古典文献。《新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到2世纪之间,用希腊文写成。它是随着基督教的传播逐渐形成的,记载了耶稣的生平、传道及其宗徒们的行事,共计14章。《圣经》之被称为《新旧约全书》,是说上帝曾与犹太人3次立约。第一次上帝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就后悔造人,要用大洪水毁灭人类,只有义仆挪亚在耶和华面前蒙恩,躲进方舟40天。直到洪水过后,上帝示知挪亚,让他的子孙在地上昌盛繁茂。这是上帝和人类的最初立约。第二次是上帝和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的立约,这次立约规定了犹太人必信奉耶和华是唯一的神。上帝和犹太英雄摩西立了第三次约,命犹太人必须恪守上帝制定的“十诫”。后来基督教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耶稣降生后,神和人又订了“新约”。《圣经》,尤其是《旧约》实际上是一部优美的文学总集。它和希腊古代史诗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 圣经基督教及犹太教的正式经典。基督教的圣经有《旧约圣经》、《新约圣经》 (即 《旧约全书》、《新约全书》)。犹太教的圣经为《旧约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 三个部分。 《圣经》Shengjing犹太教、基督教的正式经典。最初出于希伯来文kethub-him,原意为文章,后衍意为“经”。犹太教的《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个部分。主要内容是以转述上帝谕旨的方式,阐述当时犹太社会的政治、法律、经济、外交、军事、宗教、历史,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等问题。汇集了约公元前1300年前至前100年前的资料,经过多年多人的编纂而成,原文用希伯来文写成,约于公元前2世纪译成希腊文。因成书于耶稣降生之前,所以称《旧约全书》,现流传本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前三至前二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译本。这二种译本略有不同。 《圣经》Shengjing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它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全书》原是古代犹太教的经书,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它包括了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时,古希伯来神话、传说、历史、箴言和文学创作。共计46卷。《新约全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教会早期情况的《使徒行传》、使徒们的《书信》、《启示录》等。《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成书时间约在公元1世纪中叶至末叶。公元4—5世纪,全部《圣经》被译成拉丁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又逐渐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广泛传播。《圣经》又是一部珍贵的古代历史资料和原始百科全书,对人类影响极为深广。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取材于《圣经》,它对西方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大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共39卷。包括《摩西五经》5本,《先知书》21本,《杂著》13本。为希伯来文学的总集。《新约》是基督教的经典。大约形成于公元2世纪。共27卷。主要内容有《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四福音是耶稣的言行录。基督教诞生后,《旧约》和《新约》合并成《新旧约全书》。《圣经》情文并茂,讽喻现实,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圣经犹太教、基督教经典的总称。犹太教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上帝创世神话、犹太民族历史传说、宗教法规和先知书、诗歌、格言等,汇集了从公元前13世纪到前2世纪间的犹太民族资料。各卷大约于公元前5世纪至前2世纪陆续出现。原文为希伯来文,后被译为希腊文。现流传本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前3至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译本。二者卷数略异。基督教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即犹太教圣经,是从犹太教承受下来的。《新约全书》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四“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传为使徒所写的《书信》和《启示录》。各卷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下半叶。原为希腊文,4世纪时译为拉丁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前后逐渐被译为欧洲各国文字。现存最早汉译《圣经》为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所译,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在中世纪欧洲,《圣经》在各法庭中具有法律效用。 圣经基督教正式经典,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具有神的启示和旨意。其希腊文为biblia,意为一组书卷。基督教《圣经》包括前后两部,前部即被犹太教奉为《圣经》的《旧约》,后部称《新约》。基督教认为,《旧约》是上帝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新约》则是通过耶稣基督而与信者另立的。《旧约》包括律法书5卷、叙事著作12卷,诗歌6卷、先知书16卷。主要内容为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传说、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宗教叙述和犹太教的法典及许多诗歌、格言等;汇集了约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0年间的资料,经多年多人编纂而成。《新约》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福音书4卷、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1卷,书信体教义著作21卷,启示录1卷。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大多承受犹太教的《旧约》,但卷数与次序略有不同。另外天主教还收入多卷“第二次正典之书”,如《多比传》等多卷。各卷陆续成书于1世纪末至2世纪下半叶,《旧约》原文以希伯来文为主,后被译为希腊文。现流传本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本和公元前3至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译本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二者卷数略有不同;《新约》原文为希腊文,1550年始形成目前的分节形式,从而形成新教各会至今公认的标准文本。现存《圣经》的各种抄本和残篇最古者皆不早于4世纪。随着《圣经》考证学的发展,16世纪宗教改革前后,《圣经》在欧洲逐渐被译成各国文字,对各民族语言的形成与统一起了一定作用,西方文艺作品尤其在中世纪很多取材于圣经故事。最早的《圣经》汉译本可能出自唐代景教传教士阿罗本之手,其所译景教经典中包含《圣经》部分经卷,但未存。现存最早汉译《圣经》为明末天主教士来华所译,包括《新约》的大部分,现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为满足教徒需要,1949年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在上海影印出版《新旧约全书》,1980年、1982年两次印刷。 圣经基督教的正式经典,是其教义和神学的依据。基督教认为,在古代上帝曾通过摩西与他的选民以色列人订下约法,但后来以色列人背约违誓,于是上帝结束前约,并差遣圣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与信者另立新约。因此基督教经典《圣经》分为两部分,前部为基督教继承的犹太教经典,称《旧约》,后部为基督教特有经典,称《新约》。基督教各派所收《旧约》卷数及次序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律法书。阐述了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特殊关系及上帝制订的律法。为犹太教教义、教规的重要依据。(二)叙事著作,亦称历史书。这部分书卷虽然叙述了古代以色列人的历史、社会风貌,但不能作为真正史书看待。(三)宗教文学著作。它以诗歌箴言等文学形式反映宗教义理及人与神的关系;(四)先知书。先知在犹太教里是神意的代言人。这部分书主要是先知们借上帝的谕旨和过去、未来的各种事迹,以劝诫人们遵守盟约与律法。基督教各派所收《新约》基本相同,共27卷,记载的是耶稣基督的生平、教训及其门徒的活动和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叙事著作,包括四福音书和《使德行传》。主要内容为耶稣事迹和教训,及耶稣门徒初始传教情况。(二)教义著作。共21卷,为书信体,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的教义;(三)启示录。该书以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了世界末日的景象。据考证《旧约》陆续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新约》陆续成书于1世纪末到2世纪下半叶,直至4世纪才正式确定下来。《圣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基督教伦理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书。它记叙了古代社会生活和道德关系;宣扬上帝是尽善尽美、至公至正的,是世俗世界一切道德律法的源泉;它向世人提出以爱上帝这一最高的善为核心的道律训戒、行为规范。《圣经》特有的生动的文学性和严肃的宗教虔诚相结合的风格,使它的道德说教易于为普通群众所接受。欧洲中世纪教会的地位和力量,更使《圣经》成为人们道德生活的依据,甚至《圣经》的词句都具有法律的效力。《圣经》不仅影响支配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欧洲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而且对于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社会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圣经基督教正式经典,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基督教认为,《旧约全书》是上帝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 《新约全书》是通过耶稣基督与信仰者另立的新约。《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接受它为自己经典的一部分。《旧约全书》共39卷,其内容可分为4大类: 《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律法书》又称《摩西五经》,记述了世界的起源,以色列人的来历和以色列宗教思想的形成。《历史书》记述从公元前13世纪末以色列人占领迦南 (今巴勒斯坦) 起,到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灭犹太国的历史。《先知书》的内容是关于以色列灭亡之前,一批社会下层的社会改革家和思想家谴责社会不平等的言行。《诗文集》的内容包括: 用于宗教活动的诗歌、专讲处世之道的格言和抗击民族敌人的祷词等。《新约全书》是基督教自身的经典,产生于公元1至2世纪。共27卷,主要内容为《福音书》、《使徒书信》、《使徒行传》和《启示录》。《福音书》的主要内容是描绘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迹。《使徒书信》反映了1世纪中期至2世纪中期原始基督教在教义、神学、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诸方面适应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保罗派与彼得派的分歧情况。《使徒行传》叙述耶稣的门徒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个教会,以及彼得和保罗在地中海沿岸传教的情况。《启示录》反映了原始基督教初期所主张的人人平等,反对奴隶制度,实现千年王国的政治思想,并预言基督将降临“在地上执掌王权”。还记述了初期教会宗派林立,相互斗争的情况。《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支柱,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也是一部涉及到政治、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巨著。 圣经基督教徒们信奉的经典,也是中国俄罗斯族东正教徒奉行的经典,有《旧约圣经》(简称《旧约》)和《新约圣经》(简称《新约》两部。《旧约》成书极早,原为希伯来文。《新约》成书较晚,陆续写于一世纪至二世纪,主要记载耶稣的生平和言行,俗称《福音书》,原为希腊文。后来,全部《圣经》都由教会译成为拉丁文。十六世纪后,欧洲各国又将其译成各种文字。俄国的基督教徒和东正教徒因此都采用俄文《圣经》。中国虽曾于十九世纪末期将《圣经》译成汉文,但因中国的俄罗斯族早先通行俄文,东正教的主教和神甫多由俄国派来,因此也都宣读俄文《圣经》,而不采用汉文《圣经》。 《圣经》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前者为犹太教的正式经典,为基督教所承袭,后者为基督教特有的正式经典。“约”源于希腊文,意为“盟约”、“约法”。基督教认为,上帝曾两次与选民立约,先是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立约,后因以色列人背约遭罪,上帝乃结束前约,而通过耶稣基督与信者另立约法,故前约称为“旧约”,另立之约为“新约”。因新、旧约均为上帝与信民所立,所以都是基督教的圣经。《圣经》的卷数,因教派的不同而有异。新教教会通用的《圣经》为66卷,其中《旧约全书》39卷,《新约全书》27卷。天主教和东正教所收《新约全书》卷数与新教基本相同,而《旧约全书》的卷数要多一些。《旧约全书》成书于公元前3至前2世纪,汇集了约公元前13至前2世纪期间不同时期、不同语言和特点的作品,由多人编纂而成。除个别段落外,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主要内容为犹太教教义、法规、宗教诗歌、道德准则、先知传说故事、神话传说、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犹太民族的起源及形成的历史和传说等。《新约全书》共27卷,其中叙事著作5卷,教义著作21卷,启示书1卷。各卷陆续成书于1世纪末至2世纪中叶。原文为古希腊文。主要内容为教义说教、耶稣生平和教训、早期教会情况、末日预言及末日景象的描述等。《圣经》作为宗教经典,千百年来对诸信仰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它对研究古代西亚尤其是古巴勒斯坦历史、犹太及邻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基督教早期历史,都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圣经基督教根本经典及犹太教根本经典。❶、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是基督教各大宗派共同信奉的经典。《旧约全书》是继承的犹太教经典,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以希伯来文写成。共计39卷,分四大类,即律法书,也称《摩西五经》;历史书,也称“前先知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先知书,或称“后先知书”是古代先知文学的代表,为希伯来文学宝贵遗产;杂集,亦称“圣录”。《新约全书》则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下半叶至二世纪下半叶,以希腊文写成。全书共27卷,也分为四类,即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以及约翰福音四种福音书;历史书,即使徒行传,记录原始基督教主要活动;使徒书信,为原始基督教神学思想;启示录,以隐喻手法,记录原始基督教所面临的挑战。基督教传入中国后,明末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曾将《新约全书》大部分译成汉文。 《圣经》即《旧约》与《新约》。《旧约》(或译《旧约全书》),亦称“希伯来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主要经典。约在前13世纪~前2世纪用希伯来文写成。分律法书或摩西五经、先知书和圣录三个部分。它也是一部古代希伯来文学总集。包括许多古代的神话传说(《创世纪》); 历史故事(关于摩西、大卫和参孙的事迹);诗歌(主要是《诗篇》、格言诗集《箴言》和爱情歌集《雅歌》);政治性散文(各先知书);并保存了一部古老的戏剧《约伯记》。《新约》(或称《新约全书》),为基督教最高经典。作者为耶稣的门徒,约成书于2世纪,主要以希腊文写成。全书主要部分是记述耶稣言行的四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迦福音》和《约翰福音》;另有《使徒行传》、《启示录》和使徒书信。《新约》中简约流畅而富于哲理性的故事、散文、书信对欧美后世散文、小说与诗歌影响深远。《圣经》的内容对中世纪欧洲教会文学、世俗文学也有巨大影响。它的人道主义思想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成长,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倾向则促进了欧洲两种基本创作方法的形成,对欧洲文学来说,它已成为除希腊、罗马文学外,最重要的源泉。 圣经犹太教、基督教的正式经典。❶犹太教圣经包括律法书5卷、先知书8卷、圣录11卷等3个部分。汇集约公元前1300年至前100年间的资料。现流传本主要有耶路撒冷的希伯来文和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的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文本。 圣经基督教正式经典。除继承犹太教圣经改称《旧约全书》外,还包括《新约全书》。按教会习惯,《新约全书》包括下列卷书:(一)四“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传为耶稣使徒所写,是适应当时基督教的宗教需要产生的。原始基督教的信仰中心是末世来临,基督将要为王。天地末日迟迟不来,对基督的信仰则需要作出新解释。对救主的信仰中心逐渐由耶稣死后复活、升天、再来,转移到他的生前,由此产生对耶稣生平事迹的描绘,力图表明他在世时甚至一出生就是救主基督。“福音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叙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的世俗生活、布教、行神迹、被钉于十字架上受难以及复活升天。《马可福音》通常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后三福音都是以此为蓝本演化出来的。前三福音都未把耶稣称为神,《约翰福音》不同,它所描述的耶稣完全是神的道成为肉身。(二)《使徒行传》,传为第三福音作者路加所著,约出现于2世纪30年代,主旨是借描绘彼得与保罗的传教,掩盖调和以保罗为代表的外邦基督徒与彼得为代表的犹太基督教之间的矛盾,而又强调彼得地位在保罗之上,是初期教会的领袖。(三)《使徒书信》,是致基督教各教团的信函,传为使徒保罗、雅各、彼得等作。包括《罗马人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等21卷。(四)《启示录》,传为第四福音作者圣约翰所作,以宗教文学体裁写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致各教会书;第二部分以“见异象”的形式详列世界末日景象;第三部分叙述基督的最后胜利。《圣经》被基督教会视为神启示的记载,字字句句皆奉为真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