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ditu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概括地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缩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 地球表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而地图是平面,只有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才能将地球面上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地图上的平面直角坐标,这种数学法则称为地图投影。此外,地球上的各种事物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才能表示在地图上。地图投影和比例尺是构成地图的主要数学基础。 地面事物非常复杂,不仅大小相差悬殊,而且形式和性质也各不相同,不可能按其本来面目缩绘在地图上,必须采用符号,藉图形、尺寸、色彩和文字表示制图对象的位置、范围、类别、数量和动态变化。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表示地面所有事物,只能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和用途,概括地表示制图区域的主要特征和制图对象的主要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的表示对象和表现形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地图的表示对象从地球扩展到其他星球,如月球图。符号不再是地图的唯一表现形式,而可用影象和数字的形式,如影象地图和数字地图。 地图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制图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则突出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 地图按比例尺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地图。世界各国关于大、中、小比例尺地图的划分并无统一标准。目前我国通用下述标准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或等于1:10万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万~大于1:100万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万地图。一般说来,大、中、小三种比例尺地图在内容的详细程度、表示方法和编制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地图具有直观性、一览性和可量测性。地图的图形形象直观,适应于人的图形感受能力,地图能够把广阔区域内各种事物缩绘在有限的图面上,扩大人们的视野范围,使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地图具有严密的数学基础,方位准确,能够进行量测,以获得定位、定量的数据。 地图的主要功能:❶信息载负和传输功能。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它能够容纳和储存大量的有关地点、类别、数量,各种事物的关系和动态等空间信息,并以一种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图形形式传输给读者。地图信息量由直接信息(地图上符号所直接表示的信息)和间接信息(经过阅读分析而获得的信息)两部分组成。一幅普通地形图能容纳贮存1~2亿个信息单元的直接信息量,而间接信息量是无法估算的。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阅读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各种信息。 ❷模拟功能。由于地图是根据数学法则,用符号概括地表现了广大区域内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其实质是以公式化、符号化和抽象化来反映客观世界,所以它是经过概括了的客观世界的形象—符号模型。作为模型,地图还可以充当为各种目的而进行的地面模拟实验的工具。如在图上测量长度、面积和方位以代替实地的测量。 ❸认识功能。通过地图的阅读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制图对象的位置、范围、质量特征和数量差异,而且还能够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时空变化。也就是说通过地图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地图的用途是很广泛的。在经济建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区域和城市规划中,地图是重要的资料和设计的基础。在文化教育方面,地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方面,地图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段,特别是地学,工作开始之前,总是先从地图上了解区域的一般地理情况,选择和确定考察路线,野外考察时要在地图上填绘考察内容,编制出各种专题地图,作为主要研究成果。再通过地图分析各种现象的分布规律、相互关系以及动态变化,从而得出新的认识或作出综合评价及预测预报。此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一些地图,如交通路线图、城市图和旅游图等。 地图为反映自然地理、行政区域情况所绘制的图。《管子·七法》:“故兵也者,审于地图,谋于十官。”《管子·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置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
地图Ditu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概括地将地球(或星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缩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是人类认识、实践活动和信息传输的工具。构成地图的主要要素有三:地图图形、数学要素和辅助要素。有些图上还有各种补充资料。地图图形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制图区域内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联系以及变化的内容部分,是构成要素的主体部分;数学要素是决定图形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基础,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及大地控制点等;辅助要素是便于读图和用图的,如图例、图名、地图编制单位、出版单位、编图时间、所用编图资料的情况和出版年月等。地图一般有三个基本特性:❶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地球表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而地图是平面,只有根据数学法则才能将地球面上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地图上的平面直角坐标,这种数学法则称为地图投影。此外,地球上的各种事物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才能表示在地图上。地图投影和比例尺是构成地图的主要数学基础。 ❷运用地图符号。地面事物非常复杂,不仅大小相差悬殊,而且形式和性质也各不相同,不可能按其本来面目缩绘在地图上,必须采用符号、图形、尺寸、色彩和文字表示制图对象的位置、范围、类别、数量和动态变化。 ❸制图综合。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表示地面所有事物,只能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和用途,概括地表示制图区域的主要特征和制图对象的主要特点。地图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基本上是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表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按比例尺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地图。我图通用下述标准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或等于1:10万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万—大于1:100万地图;小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万地图。一般说来,大、中、小三种比例尺地图在内容的详细程度、表示方法和编制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按制图区域,可分为世界图、大洲和大洋图、国家地图等类。按用途又可分为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教育科学与文化地图等。前者如自然资源及其评价地图,后者如旅游地图等。地图具有直观性、一览性和可量测性,能够反映出地面景物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因而用途广泛。在经济建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区域和城市规划中,地图是重要的资料和设计的基础。在科学研究方面,地图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段,特别是地学。此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地图,如交通路线图、城市图等。 地图按一定法则,显示地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概括地反映它们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地图按一定数学和内容表示法则,将地球表面自然、人文要素及现象,缩小表示于载体上的平面图形。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中小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地理图,大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地形图。地形图的比例尺范围通常在1∶1000~1∶100万之间,分为3种:比例尺大于1∶10万的为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为1∶25万和1∶50万的称中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的为小比例尺地形图。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地图实物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公元前25世纪刻划在陶片上的巴比伦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地图是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的5幅绘在木版上的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