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坐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33 坐忘

语出于《庄子·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为坐忘。”其“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意谓让人不受形体与智巧的干扰,摆脱生理和心理上的欲望,以顺乎自然。庄周承认人的欲望,在清除嗜欲上他主张顺乎自然不能勉强。能自然的清除嗜欲,就作到了“坐忘”。庄子讲“坐忘”与“心斋”是不可分的,“心斋”偏于内省,“坐忘”偏于同化。只有用功如 “心斋”,才能效果似 “坐忘”。

坐忘

庄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庄子·大宗师》:“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亦即是忘形去知,保持自我心境的寂静和无知无欲的人性。唐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详述坐忘方法。

坐忘

庄子提倡的修养方法。指端坐而浑然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语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篇中记述颜回向孔子讲他的自我修养方法,先是忘了仁义,过几天又忘礼乐,最后达到“坐忘”的境界。西晋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指仁义礼乐),又忘其所以迹者(指心智和形体),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庄子认为,只要端坐静息,摒弃一切知识,不用感觉和思维,达到遗忘一切的地步,消除了是非的对立、彼此的分别、主客体的界限,就可以进入与天地万物混然一体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后成为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对“坐忘”加以解释说:“何谓坐忘?曰:遗形忘我,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因存想而忘也。”后又著《坐忘论》,详述坐忘方法。唐孟浩然《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清钱谦益《〈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近人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认为坐忘是我国静坐的开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