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养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养子旧时指收养为己子的他人之子。《后汉书·顺帝纪》:“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袭封爵。”《宋史·岳飞传》: 云,飞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 养子又称“义子”,收养的儿子。古代社会宣扬“无后为大”,为传宗接代,可收养同姓而辈分相当的他人之子为子。如收养异姓男为子,则属于背礼违法。《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即祖宗在天之灵拒绝享受异姓的祭品,百姓也不祭祀异姓。但后世朝代对收养子也有不同的规定。如东汉时期,宦官专权,一度允许中官收养子为后,世袭封爵。《唐律》规定,“养异姓男者徙一年”,但如果是三岁以下的弃儿,则“虽异姓听收养,即从其姓。”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为扩大各自势力,一些军阀(节度使)收养子成风,但这与一般收养嗣子不同,主要是一种政治关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