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块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块茎kuaijing

地下变态茎的一种。地下茎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是适于贮存养料和越冬的变态茎。顶部肥大,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块茎的表面有许多芽眼,一般作螺旋状排列,芽眼内有2~3个腋芽,仅其中一个腋芽容易萌发,能长出新枝,故块茎可供繁殖之用。块茎的顶端具有一个顶芽,如马铃薯的块茎较为典型。马铃薯的地下枝条在土层中匍匐生长,当伸长9~12厘米时,末端膨大,形成具有短节间的肥厚块茎。在长成的块茎上,表层有周皮,上有少数皮孔。在块茎的横切面上尚可分出皮层、外韧皮部、木质部、内韧皮部和中央的髓部。从外形或构造上看,可以说明它是茎的变态。菊芋、半夏、甘露子(草石蚕) 等都有块茎。

块茎tuber

由地下茎先端膨大形成的块状变态茎。块茎含有丰富的淀粉,为贮藏器官,可作为繁殖材料,如马铃薯、菊芋、草石蚕、山药等的地下食用部分都是块茎。
马铃薯、菊芋、草石蚕等的块茎均由主茎地下部分发生的侧枝(即匍匐茎)先端膨大而成,其上按叶序排列着生许多芽,称“芽眼”。如马铃薯块茎的芽眼一般按3/8的叶序呈螺旋状排列,基部芽眼少,顶部多。芽眼下方有残存的叶痕,称“芽眉”。山药的块茎由主茎向地的先端膨大形成,只在根颈处着生一个芽,块茎表面则着生大量不定根。但在作为种薯切开定植时,薯块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不定芽,因而山药的块茎表现为茎和根的中间过渡状态。块茎是茎的变态,具有茎的解剖结构。马铃薯等双子叶植物为双韧维管束,具有整齐的中柱; 山药为单子叶植物,维管束是并列型,散生在由薄壁细胞组成的基本组织中。
山药块茎的形成和膨大与茎叶生长同步。而马铃薯、菊芋和草石蚕等的块茎形成是在地上部茎叶生长和匍匐茎伸长以后。块茎形成过程中包括地下匍匐茎的伸长及其顶端的膨大两个阶段。只有在黑暗和湿润的条件下才能诱导匍匐茎顶端膨大而形成块茎。匍匐茎的伸长及其顶端膨大形成块茎又与其中内源脱落酸、赤霉素以及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有关。处在伸长生长的匍匐茎中,赤霉素的含量很高,从而促进匍匐茎的伸长:细胞分裂素则控制匍匐茎横向加粗生长。马铃薯、菊芋和草石蚕等蔬菜在形成块茎中还要求短日照的诱导,但其中有些品种在长期栽培驯化中已失去对光周期的敏感性。当然短日照处理更能加速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短日照促使刺激块茎形成的物质产生,这种物质在植株的地上部分产生,然后运送到地下部分起作用。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匍匐茎的伸长:较低的温度,尤其是较低的夜温,即使没有短光照也能促进块茎的形成。匍匐茎中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增加也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和膨大,而相对较高的氮素含量则促进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不利块茎膨大。在块茎形成期间,同化产物的积累是块茎膨大的物质基础。较强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也能促进块茎的膨大。

块茎

肥大成块状的地下茎。以贮藏养料为主要功能。如马铃薯等。其形成和膨大多与光周期有关。

块茎tuber

不规则膨大的一种块状地下变态茎。块茎一般由地下茎末端增粗生长而成,富含养料,节间极短,节上有芽,叶退化为小鳞片或枯落,如马铃薯、菊芋、半夏、天麻等的块茎。

马铃薯的块茎

a.植株外形 b、c.地下茎端 d.块茎横切面

1.块茎 2.顶芽 3.芽 4.周皮 5.皮层 6.外韧皮部 7.木质部 8.内韧皮部 9.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