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垂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垂钓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以钓竿、渔线、漂子、坠子、钓钩等工具加用鱼饵来获取鱼类。分淡水钓和海钓2类。淡水钓技法有沉底、流水和中层钓等;海钓分岸钓和船钓。比赛以规定时间内钓起的单尾或总尾重量定胜负。 垂钓垂钓俗称“钓鱼”。为科学性极强的一项文娱、体育活动。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渔竿、渔钩和渔线等工具,利用鱼饵从淡水江河、湖泊、池塘、水库或海水中诱鱼上钩,从而获得鱼类的文体活动。起源于古代渔猎谋生的一种手段,后演变为爱好者的一种娱乐活动。历代文人学士,如陶渊明、嵇康、李煜、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苏轼、陆游、方岳、郑板桥等,或参与这一活动,或以诗、词、歌、文、赋等形式描绘有关垂钓和吟咏垂钓活动。近代,很多国家将垂钓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之一,垂钓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竞赛项目。1952年,成立了“国际钓鱼运动联合会”,简称“国际钓联”。由英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瑞士、南斯拉夫及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钓鱼组织联合创建,并制订了竞赛项目和规则,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各种比赛。我国自1980年开始,在江苏无锡、四川重庆和上海、海南文昌等地举行多次国内、国际比赛。1983年9月成立了“中国钓鱼协会”,并制定了《中国钓鱼协会章程》,共5章14条。除宣传、普及钓鱼、养鱼的科学技术知识外,并组织全国性钓鱼比赛和国际友好钓鱼赛。于协会成立时,无锡市钓鱼协会举办了“全国首届个人钓鱼邀请赛”。后又创办《中国钓鱼》杂志季刊。垂钓是一项陶冶情操、引人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最适于老年人参加。垂钓不仅包含鱼类学、气象学、水文学方面的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甚至哲学的知识领域。近年,人们将垂钓喻为“智者的运动”,应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耐心地研究鱼和垂钓的科学道理,坚持总结经验教训和体会,不断从中发现新问题、新规律、新信息,有的放矢地用于指导垂钓实践,而不应以“运气”论成功与失败。 垂钓社会体育活动比赛项目之一。主要为淡水放养水域的垂钓比赛。还有一些海钓比赛和自然水域的垂钓比赛,但均无正式的比赛规程。淡水放养水域的垂钓比赛又分为手竿和抛竿两类,分别设置:总尾数、总重量、单尾重量、单品种总尾数、单品种总重量以及陆地抛准等项目。比赛场地:手竿钓位间距不少于3m,相向距离40m左右,水深2m为宜,鱼密度每亩不少于500kg,水面距岸高1m左右;抛竿钓位间距不少于5m,相向距离150m以上,钓位单边排列,正前方不少于50m,水深不少于2m,鱼密度每亩不少于300kg,水面距岸高1m左右;陆地抛准场地长100m以上,宽50m以上。手竿比赛竿长2.7~6.3m,线长不超过竿长0.5m,鱼钩每竿不超过2只,鱼饵大小不超过2cm,一竿、一线入水,不得抛诱饵;抛竿比赛竿长不得超过3.9m,可使用1~2支钓竿,鱼钩每竿不得超过8只,钩坠抛落点距岸不得少于20m;陆地抛准竿长不得超过3.9m,设一抛掷线,距抛掷线60m画一圆心,5m为半径画圆,落在圆心为100分,以外递减,落在圈外为0分。手竿与抛竿比赛每个项目由3名运动员组队参赛,分3个赛区,每赛区比赛时间不少于2h,以3个赛区总积分判定成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