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城市生态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城市生态学chengshi shengtaixue

认为在城市内部居民的生活、生产活动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着与生态学相类似的模式与联系。主要理论基础来自社会生态学和生物学。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是城市生态学的创始人。他用 “共生”描述城市环境中各要素间彼此依存关系,某一要素的存在是以其他要素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 以 “竞争”描述城市中某些活动的对立和矛盾以及它们对城市空间的争夺。用生物学中的 “群落”的概念描述在一定城市空间居住的、具有共生性联系的人群,并将其称之为“社区”。此外,如隔离、侵入、演替等术语也都借用于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在此基础上,美国芝加哥生态学派创立了3个城市生态学模型。1923年伯吉斯提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环理论。伯吉斯认为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呈围绕中心展开的5个环带,它们依次是中心商业区、转换带、劳动者住宅带、中产阶级住宅带、通勤带。这个模型注意了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动态演化,并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城市地域分化的规律,为城市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维方法。不足之处是过分理论化,与现实的城市土地利用有较大出入。1939年,霍伊特提出城市土地利用的扇形模型。他对许多房租资料做了分析,认为城市内部地域分异并非同心环状,因低租金地域不只郊区有,城市也有,可以从城市一直伸向郊区。由于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城市地域呈扇形向外发展。这种扇形模型包括高租金住宅区、中等租金住宅区、低租金住宅区、教育和娱乐区、交通运输区、工业区、中央商业区等。可见霍伊特的扇形理论考虑了更多的城市功能,更接近于客观实际。由于考虑了生态因素,把高级住宅区与交通区、工业区分隔开来,这是合乎实际的,在现实中常有类似情况。缺点是分异因素仅考虑租金一项,在客观实践中影响城市地域分异的因素比这要多得多。本世纪4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家乌尔曼和哈里斯提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多核心理论。他们认为一个城市不只一个核心,可能存在多个核心,城市是围绕这些核心发展起来的。土地利用分为中心商业区、批发商业区和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等住宅区、高级住宅区、重工业区、外部商业区、城郊住宅区、工业郊区。在模型中出现两个商业区,一个是中央商业区,一个为外部商业区,后者出现于中高租金住宅区之间。可见多核心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多,结构更复杂。近来人们普遍把城市看作一个城市生态系统。它由生物物质与无生命物质两部分组成。前者以人为主体,并有少量的天然的或人工培育的动植物; 后者除自然环境之外还有人工制造的房屋、道路、生产和交通设施等人工环境。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城市生态系统中构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图形是“倒金字塔”,即消费者所占比重甚大,生产者所占比例很小,二氧化碳含量多,环境容量小,净污染的能力弱。第二,城市生态系统是开放式的。它不能靠内部的物质能量转换维持生物生活,必须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输入食物和工业原料,输出生活和生产中的排泄物。第三,城市生态系统受人的目的和愿望的控制。在进行生产活动和建筑人工环境时常常给城市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带来影响。第四,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及动物群组及结构形式被强烈简化,按照各城市所处的自然带的环境特点,设计最优的人工生态系统。应该指出,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状况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城市生态学

研究城市居民(包括其他生物)与城市这一特定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机制。目的是求得人口一经济一资源一环境间的协调,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