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堰河——我的保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堰河——我的保姆》dayanhe——wodebaomu

现代诗歌。艾青早期的成名作、代表作,写于1933年,收在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里。作者以真挚虔诚的心情怀念和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叙述了她及其一家的悲惨遭遇,并为她受尽人间凌辱与悲苦命运抒发强烈的愤懑和不平。这首诗不仅对一个贫苦的劳动妇女充满了真挚的同情,也对中国农村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关注。
诗中的大堰河是旧中国普通劳动妇女的代表,她勤劳、宽厚、朴实、善良,一生过着凄苦贫困的生活。为了养育自己的一家,她不得不用自己的乳汁来养育一个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以伟大母性的圣洁的感情无私地疼爱着这个“地主的儿子”。这是多么纯朴炽烈的慈母心肠,是中国劳动妇女多么美好感人的灵魂!但是在那个黑暗吃人的社会里,大堰河同许许多多中国劳动妇女一样,终于带着无法实现的梦想,凄苦悲凉地离开了人间。诗人是在回忆与思念之中成功塑造了大堰河的感人形象,这个形象凝聚着诗人全部真诚的感情和无限深沉的爱。通过这个形象诅咒了整个黑暗的旧世界,并体现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转变与升华,他是把这首给大堰河的赞美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女们,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在艺术上,这首诗兼有叙事和抒情的双重色彩,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所以诗歌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因素,既有平实的客观叙述,又有浓烈的主观抒情。全诗给人坦诚、自然、情深辞切的主观感受。诗人是在自然而动情的陈述中,抒发了对大堰河的无限深情并袒露出自己纯洁的灵魂,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全诗运用了排比和重复的修辞手法,在回肠荡气、一唱三叹的艺术气氛中把诗的内涵逐渐推向高潮,特别是全诗在临近结尾时突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给人以久远的沉思和启迪,这是艾青在其诗歌中常用的一种独特的技巧。这首诗的语言准确凝重而又灵活多变,具有内在的旋律和整齐和谐的节奏。

《大堰河——我的保姆》

是一首艾青创作的诗歌作品,同时又是艾青诗歌的早期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最早发表于1936年11月份,是由作者自己刊印的,1939年8月,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正式出版。此诗是艾青在狱中写成的。诗歌通过描写诗人儿时的保姆“大堰河”,讴歌了当时中国劳苦大众的形象。此诗还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被寄养在“大堰河”家中的一段生活。一开头诗人便这样写道:“你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着我。”在此诗人通过如此温馨的回忆,点明了“大堰河”与“我”之间的特殊关系。接着诗人又以追忆往事的形式,勾勒出“大堰河”的形象,描绘了“大堰河”憨厚善良的优秀品质和痛苦辛劳的一生。诗人在“大堰河”的养育和影响下,在思想情感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自己出身的地主家庭感到十分的陌生和疏远,而对养育了他的劳动人民则感到十分依恋和亲近。《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袒露出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真诚的热爱与同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痛苦的命运。诗人将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广大劳苦大众的命运,与当时中国的不幸命运联系起来,使这首诗的思想深度大大增强了。诗人从小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在“大堰河”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影响下,在对劳苦大众悲惨生活的同情中,在对祖国不幸命运的思考中,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