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3 堂一般指衙署和宅第中的主要建筑以及在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堂”在等级上相对低于“殿”。这种差别在很多方面都反映出来。比如,宋代以后,堂的屋顶只能做成悬山和硬山;结构形式也只能采用厅堂结构(属大木大式);堂的平面形式较多样,体量往往小于殿而适中,装饰作法也不及殿而较简洁。有时“堂”另作古代宫室中前面的厅,即所谓“前为堂,后为室”。 堂古代建筑中常将前半间空出,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空间,用以接待宾客或办事,称之为堂。《渊鉴类函》云:“古者为堂,自半以前虚之;半以后实之,谓室”。《园冶》也说: “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高显之义”。早期的堂也叫殿,《说文》: “堂,殿也”。后来堂则泛指一般第宅的厅堂或堂屋。此外,宗祠、衙署、园林等主要建筑也常称为堂,如孝友堂、怀仁堂、仁寿堂、涵远堂等。 堂旧时作为母亲之代称。《称谓录》卷二《称人之母·堂》:“《文选》良注:堂谓母,室谓妻。案,今之称人母者,或曰堂上,或曰令堂,皆本此。” 堂称同祖父的亲属为堂,如堂兄弟、堂伯叔等。六朝时称之同堂,唐代始称堂。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