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韵书。五卷。南宋毛晃与其子毛居正相继增订校刊而成。毛晃(生卒年不详),江山(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进士,精研字学,发愤著书,砚为之穿,有“铁砚先生”之称,为时所重。毛居正(生卒年不详),字谊父(一作义甫)。举进士,通经义、训诂之学,于嘉泰三年(1203)召入国子监校雠经籍,后因目疾而罢归。毛晃另著有《禹贡指南》,毛居正另著有《六经正误》。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 《增韵》者即此书也。毛晃,南宋江山 (今浙江江山县) 人。绍兴 (1131—1162年)间进士。精字学,为海内所宗,学者称铁砚先生。另著《禹贡指南》,已佚,清人辑有四卷。毛居正,毛晃子。字谊父,一作义甫。曾举进士,嘉定十六年(1223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后因目疾罢归。通六经训诂之学,另著《六经正误》。毛氏父子因《礼部韵略》收字太狭,乃搜采典籍,按韵增附。又《礼部韵略》之例,凡字有别体别音者,皆在字外画圈,以为标志。晃沿用此例,于字之形音义舛漏之处,并为厘定。凡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增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订正四百八十五字。居正续拾所遗,复增一千四百二字。各标志总数于每卷之末,而每字之下又皆分注,其曰 “增入”、曰“今圈”、曰“今正”者,皆晃所加; 曰“重增”者,则为居正所加;其辩论考证之语,则各署名以别之。是书在辩证训诂考正点划方面颇有贡献,享誉甚高,字书韵书多所征引,《洪武正韵》之注,据是书者尤多。又毛氏考证之语,往往对语音变化有所反映,如“微”韵后毛晃曰: “所谓一韵当析为二者,如 ‘麻’ 字韵自‘奢’ 以下,‘马’ 字韵自 ‘写’ 以下,‘祃’ 字韵自‘藉’ 以下,皆当别为一韵,但与之通可也。盖 ‘麻’‘马’ ‘祃’等字皆喉音,‘奢’ ‘写’ ‘藉’等字皆齿音,以中原雅音求之, 𡕱然不同矣。”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说:“毛晃所指出的这一现象,在现在普通话也正是如此,‘麻’ ‘马’ ‘祃’ 等字读为a韵,‘奢’ ‘马’‘藉’ 等字读为e韵,可见麻韵之分为二,在宋代已经如此。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当时《礼部韵略》的分韵纯粹是遵照前代韵书,而不顾当时的实际语音。《增韵》的这种价值属于音韵学,至于有多大,尚待进一步研究。”四库著录者为宋宝佑四年 (1256年)蜀中刊本,另有元刊本、明刊本,未见清人刊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