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复古礼。天子死,臣呼复,以示其生。《礼记·曲礼》:“崩,曰天王崩。复,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措之庙,立之王曰帝。” 陈洁注: “复者,人死则形神离。古人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招呼死者之魂,令还复体魄,冀其再生也。故谓之复。天子复者,升屋招呼之辞,臣子不可名君,故呼曰天子复也。疏云: 以例言之。则王后死,亦呼王后复也。” 复古代丧制仪式之一,即招魂。《礼记·檀弓下》:“复,尽爱之道也。”郑玄注:“复,谓招魂。”周代,人初死,须由死者之亲属或侍者拿着死者上衣,登屋顶,面向北高呼死者的名或字(男名女字),然后卷起衣服,投于屋下,由人接着,覆在死者身上。《礼记·礼运》:“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 皋! 某复。” 又 《丧大记》: “皆升自东荣 (荣,屋翼),中属履危 (即屋顶),北面三号,捲衣投于前,司服受之,降自西北荣。”又云: “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如果死者客死他乡路上,则要站到其所乘车左车毂上,用车上旌旗的旒招魂。《礼仪·杂记上》:“如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孔颖达疏:“今在路死,则招用旌旗之绥。是在路则异于在国,故云于道用之,亦冀魂魄望见识之而还也。”之所以复,是生者不忍心亲人永逝,祈求鬼神,希望死者的灵魂从幽阴处归附到身体上来。复而不醒,然后才办丧事。 复古代丧礼之一。人死招其魂归叫 “复”,也就是招魂仪式。据 《礼记·丧大记》所载,古人初死,须由死者的侍者或亲属拿着死者的上衣 (外服、官服、睡衣等) 登上屋顶,“左执领,右执要(腰)”,面朝北,一边挥舞着死者的衣裳,一边长声呼喊死者的名字 (男子称名、女子称字): “某某,你回来哟!” 连喊三遍,再将死者的上衣卷起来投到屋下,由人接着,覆盖到死者的尸体上。这就叫做“复”。《礼记·檀弓下》说: “复,尽爱之道也,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 也就是说,生者不忍心其亲人死去,故祈求鬼神,希望死者的魂魄从幽阴处回到尸体上来。这种仪式含有最后一次挽留死者的意思,充满了宗教与迷信色彩。又据文献记载,古时不仅为死于正寝者举行招魂仪式,而且客死在外或死于官府、行宫者也要举行这一仪式。其仪节为: 死于途中车上者,即于车上招魂; 死于行宫、府署者,仪式与正寝同; 至于客死私人家中则不能举行招魂仪式。复礼仪式后,亲属要再次观察死者口鼻前的新絮,并摸其心脏脉门,然后才确定死者是否真死。如死者不得复生,才正式举行丧事。 复fu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的再现或持续,相当于“再”“又”“还”等。如: ❶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复”句:很久了我不再梦见周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