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约翰·克利斯朵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约翰·克利斯朵夫》长篇小说(1904~1912)。法国罗曼·罗兰 (1866~1944) 著。作者按交响曲式的四个乐章将小说分成四个部分,描述了音乐家约翰的一生。第一部写他青少年时代在德国的生活、音乐的启蒙和初恋的失败: 第二部写他因打死一个企图侮辱农村少女的德国士兵被迫逃离祖国,来到他向往的法兰西,希望找到真正的自由与艺术。然而无情的现实使他的幻想破灭。在巴黎,音乐艺术已完全商品化、庸俗化,真正的艺术无人问津。他只得以教家馆为生,并经历了与两个女弟子的没有结果的爱情和在贫民区的苦斗,第三部主要写与法国青年诗人奥里维的纯真友谊,在他身上有作家的影子; 第四部写五一节工人游行中,奥里维被军警踩死,约翰在混战中打死一警察后逃往瑞士。许多年后,老人已成为音乐大师,与周围的人和解,在追求“永恒”的艺术中逝世。约翰是反抗堕落的西方精神文明的孤独的叛逆者形象,他最终的“和谐”结局客观上表明了这种小资产者个人反抗的失败,也表明了作者本人世界观的弱点。小说融合了各种文学体裁特点,结构风格近似音乐史诗,基调清晰、优美,充满激情与诗意。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巨著,于1904~1912年完成。并因此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是以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讲述出身于音乐世家的平民子弟、一个有才华的钢琴家、作曲家约翰·克利斯朵夫个人奋斗的生活经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