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多尔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24 多尔衮1612—1651清初摄政王。满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14子。太宗时封和硕睿亲王。世祖福临(顺治帝)即位时仅6岁,他以皇叔身分,先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后独自执政,统揽大权。顺治元年(1644)统兵入关,利用汉族官僚地主,以武力镇压农民起义军及各地抗清义军,创建清入关后的各项制度。封号加至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1)病死,死后被追尊为成宗义皇帝。不久,顺治帝又加以谋逆罪名,夺爵。乾隆时始复睿亲王封号。 多尔衮1612—1650清初名将。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第十四子。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十七岁时,从皇太极远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赠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王)。五年(明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设立六部,命其掌吏部。同年,在围攻大凌河城时,率先冲锋陷阵。崇德元年(崇祯九年,1636年),招降林丹汗之妻与子,回师途中,入掠山西宣大一带。同年年底,率军入朝鲜,攻占江华岛,朝鲜降。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年),为奉命大将军,率军入掠河北、山东、山西四十余座城镇,共掠人口二十五万。八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暴卒,福临即位,他与济尔哈朗辅政,继而称摄政王。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军进占北京,推翻明王朝统治。率军进入山海关,击溃农民军,进占北京,并定都北京,为清王朝建立奠下了基础。又派兵追击、重创大顺军。顺治二年(1645年),遣兵击溃南明福王政权和镇压各地的抗清力量。他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死于喀喇城,年仅三十九岁。死后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不久,以谋逆罪削除爵位。乾隆时期恢复睿亲王封号。 多尔衮1613—1651清朝宗室。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母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自幼深得父母宠爱,封贝勒。天命十一年 (1626),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继承汉位,诸王逼其母自杀殉葬,时多尔衮年方15岁。天聪二年 (1628) 随太宗征伐哈尔多罗特部落,有战功,赐号“墨尔根戴青”,汉语“聪明的统帅”意,封固山贝勒,统领镶白旗。五年设立六部,受命掌管吏部。崇德元年 (1636),多尔衮受命主持皇太极登基大典,封和硕睿亲王,深受重用。征朝鲜,攻克江华岛,国王李倧请降。伐明,屡建功勋。七年,下松山,俘获明重臣洪承畴。崇德八年 (1643) 太宗死,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即位,自己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发誓说: “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遣之。” 顺治元年 (1644),多尔衮联络吴三桂,在山海关一战大胜李自成农民军。二年,派豫亲王多铎下扬州,破南明福王小朝廷; 派英亲王阿济格入陕西,下武昌,左梦庚率兵降,江南初定。由于他长期摄政,位尊功高,怕臣下尊己轻主,时时告诫他们要敬事皇上,并说: “俟上春秋鼎盛,将归政焉。” 五年,世祖下诏 “叔父摄政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派兵镇压南方的抗清势力,建立起朝廷各项制度,巩固扩大了清王朝。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死,年39岁。灵柩运回,世祖率诸王大臣素服迎奠于东直门外,追尊为诚敬义皇帝,王妃为义皇后。次年,被论以僭越谋逆,削夺爵位,掘坟暴尸。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宗弘历为他平反昭雪,恢复睿亲王封号,追谥忠。无子,以多铎子多尔博为后,袭封亲王。多尔衮论罪后归宗。昭雪后仍以多尔博后人袭封。 多尔衮1612—165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太宗时加封和硕睿亲王,世祖时封皇父摄政王。后又被剥夺爵位。高宗时恢复睿亲王称号。世祖即位(1644年)时仅六岁,由他独揽国政多年。初统兵进关,击败李自成,又攻灭南明各政权及各地抗清义军。清廷入主北京后各项政策皆由其主持制定,如笼络汉族地主,减免赋税,奖励垦荒,严明军纪,禁宦官专权,革厂卫弊政,以及“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等。死后追尊为成宗义皇帝。 多尔衮1612—1650姓爱新觉罗氏,努儿哈赤第14子,母大妃乌拉纳喇氏。少年时便使领全旗,深得努儿哈赤钟爱。天聪二年(1628),随皇太极征察哈尔,奏捷,赐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王),晋固山贝勒。五年,在大凌河战役中冲锋陷阵,并乔装明军夜袭锦州。同年掌吏部事。九年,招降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并得传国玉玺。因功晋封和硕睿亲王,参与朝政,颇得皇太子依重。崇德元年 (1636),随皇太极征朝鲜,计降江华岛,迫使朝鲜称臣。八年,皇太极逝世,诸王争夺皇位,乃审时度势,拥立幼侄福临继帝位,自以摄政掌权。顺治元年 (1644),复授奉命大将军,挥师入关。十月,奉福临移都北京,统一全国,旋受封叔父摄政王。重视笼络汉官,提倡尊孔读经,以科举取士。五年,晋皇父摄政王。七年,卒于古北口外喀喇城,追尊“诚敬义皇帝”。八年,属员苏克萨哈等告发其生前曾“谋篡大位”,诏削帝号庙享,除宗籍,毁墓葬,废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特诏复宗籍,追还原封爵,世袭罔替,补谥忠,配享太庙,入盛京(今沈阳)贤王祠,并重修茔墓及王府。 多尔衮1612—1651清大臣。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满族。姓爱新觉罗。初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 太宗伐察哈尔多罗特部,破敌于教穆楞,以功赐号“墨尔根岱青”。五年初设六部, 掌吏部事。崇德元年(1616)进封睿亲王。六年在松山、杏山大败洪承畴的明军。顺治元年(1644)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迎世祖入关。世祖初立年幼, 以皇叔身份与郑亲王济尔哈郎同辅政,独揽大权。同年,以功最高,命礼部建碑纪绩,加封叔父摄政王。入关后,命英亲王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 以武力镇压农民军和各地抗清义军。制定入关后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五年尊为皇父摄政王。七年死于喀喇城。追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但世祖对他素怀不满, 翌年即以谋逆罪名,追削王爵,撤庙享。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还睿亲王封号, 追谥忠,配享太庙。 多尔衮1612—1650姓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14子,母大妃乌拉纳喇氏,阿济格、多铎同母弟。少年时即使领全旗,深受努尔哈赤钟爱。天聪二年(1628),随皇太极出征察哈尔奏捷,赐号墨尔根戴青,晋固山贝勒。五年大凌河战役中冲锋陷阵,又乔装明祖大寿军袭锦州。同年,掌吏部事。九年招降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并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进封睿亲王,参与朝政,颇得皇太极依重。八年皇太极逝世,诸王争夺皇位,审时度势,拥立幼侄福临继帝位,自以摄政掌权。顺治元年(1644),复授奉命大将军,挥师入关。十月,奉福临移都北京,统一全国。旋封叔父摄政王。五年晋皇父摄政王。七年卒于古北口外喀喇城,追尊“诚敬义皇帝”。八年,属员苏克萨哈等讦告其生前“谋篡大位”,诏削帝号庙享,除宗籍。乾隆四十三年(1778),特诏复宗籍,追还原封爵,世袭罔替,补谥忠,配享太庙,入盛京贤王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