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中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中正

官名。始置于三国时期的魏国。晋、唐两代及周、齐等国沿置。掌举鉴人才等事。《资治通鉴·魏纪·文帝黄初元年 (公元220年)》: “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胡三省注: “九品中正自此始。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资治通鉴·晋纪·武帝太康五年 (公元284年)》: “初,陈群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国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为之,使铨次等级以为九品,有言行修著则升之,道义亏缺则降之,吏部凭之以补授百官。行之浸久,中正或非其人, 奸敝日。 ……太尉、 汝南王亮、 司空卫瓘亦上疏曰: ‘魏氏承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咸用土断,自公卿以下,以所居为正,无复县客,远属异土,尽除中正九品之制,使举善进才,各由乡论,则华竞自息,各求于已矣。’ 始平王文学江夏李重上疏: 以为: ‘九品既除,宜先开移徙,听相并就,则土断之实行矣。帝虽善其言而终不能改也。’”《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七年 (公元624年)》: “春,正月,依周、齐旧制,每州置大中正1人,掌知州内人物,品量望第,以本州门望高者领之,无品秩。”

大中正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负责评定士族内部品第的官员。东汉延康元年(220)置中正,评定士族品第。三国魏齐王曹芳时在郡中正之上设州大中正,核实郡中正所报的品、状,主管州内士族品第的评定,并有推荐和罢免郡中正的权力(须经司徒府通过)。本官的设立是当时地方士族势力扩大的结果。两晋、南北朝沿袭此制。州大中正由司徒选授,本乡内“乡品”二品的士族高门可以参预推举,出任者皆为乡品二品的士族高门,许多家族世代相袭。北魏后期选授较滥,恩幸、阉宦亦有任此职者。北齐时规定州大中正须由京官担任,如官职调出京师,则不能担任此职。隋不置。唐武德七年(624)正月复置,以本州门望高者领之。贞观初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