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云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云院

大云院又名大云寺,位于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龙耳山中。该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初时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成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建寺外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已有殿堂100余间。太平兴国八年奉敕改名为大云禅院,但规模已远逊当年。
院内遗存主要建筑山门、天王殿、后殿及两庑,均为清代建成。大佛殿为五代遗物,单檐歇山顶式结构,殿正脊琉璃花饰,垂脊及戗脊均为瓦砌,圆柱方额,飞檐翘起,巍峨壮丽,该殿梁架驼峰,不同规格、不同形式达八种之多。殿内保存五代壁画21平方米,东壁绘维摩变相佛教故事,紫殿红楼,流云环绕,富有传奇色彩八个伎乐,或伴奏管弦,或舒腰起舞,表现出神姿。扇面墙上绘观音、势至二菩萨。殿内还保存有五代广顺二年石雕香炉。大佛殿前有北宋干德及咸平年间的石经幢以及石雕罗汉一尊,均为艺术珍品。院山门外的宝塔初建时有7层,现只保存有5层,其设计精巧,造型优美,仍保留唐代风格。该院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云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增建大福殿。后周显德元年(954)于寺外建七宝塔一座。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已有殿堂百余间。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敕改名大云禅院。金元时寺内建筑多有损坏,明清多次修葺或重建。现存山门、天王殿、后殿及两庑即为清代所建。大佛殿为五代遗构,面阔进深皆三间,单檐歇山顶。檐柱头上于栏上方加施普柏枋一材,此为古建筑采用普柏枋部件之始。殿内后槽当心间用金柱两根,金柱上不施普柏枋,仍沿袭唐制。殿内斗拱、𣏢枋、替木等构件保存着部分五代彩绘,为现存古建筑中罕例。该殿梁架驼峰,不同规格、形状者达八种之多,为他处所罕见。殿内保存有22平方米五代壁画,东壁绘维摩变相佛教故事,流云环绕着紫殿红楼,八个伎乐天边奏管弦边起舞,颇具仙姿神态;扇面墙正面绘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上部飞天姿态飘逸,乘云飞翔。壁画铺以蓝、绿、赭三色,墨线勾勒,笔法劲挺,与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如出一格,是我国现存寺观中唯一的五代壁画遗作。大佛殿内保存有五代石雕香炉,下刻铭记“仙岩禅院广顺二年岁次壬子八月十五日”。殿前有北宋乾德四年(966)、咸平二年(999)石经幢,太平兴国八年(983)石雕罗汉,均为艺术珍品。寺内历代碑刻亦富文物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