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众传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众传播传播现象之一。这个词汇最早见于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所著《舆论学》一书,意即由职业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在传播流程上具有单向性的特点。 大众传播由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工具,向广大社会群体大规模传播信息 (各种知识、精神珍品、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娱乐、思想、观念等) 的过程。它是人类文化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大众传播有五个要素: 传播者 (发讯人)、传播工具 (讯道)、传播对象 (收讯人)、传播内容 (信息)、传播效果。上述各要素的研究,分别称控制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内容分析、效果分析。大众传播有如下几个特征:(!) 传播者是复杂的组织机构或庞大的社会群体,也可以是若干个人。(2) 传播对象是分属不同阶层、不同个体或群体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3) 信息传播过程公开,个人之间的书信来往不属大众传播。(4) 传播者不直接与接受传播者见面,反馈迟缓。人们之间面对面的交谈不属大众传播。一个人向众多人作报告、讲演也不属大众传播。(5) 使用一定设备来生产信息。如印刷机、发射机、摄影机、电视系统等,这些设备具有大量复制信息的能力,信息扩散迅速、广泛。(6) 对受传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素养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大众传播的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末,其理论不断充实完善,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型的多学科融合交叉的边缘学科——大众传播学,从而又出现大众传播社会学这一分支社会学学科。大众传播现已成为社会和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社会功能,诸如作为社会的“雷达”,监视、观察、判断周围的社会环境;沟通社会交流,提供多种信息; 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调整和影响人们的关系; 促进社会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文化遗产的延续; 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等。 大众传播信息传播者通过使用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将信息以语言、文字、图形等方式连续、广泛、迅速地传递给不特定大众的过程。大众传播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现已发展成为传播的最高级形式。大众传播具有如下特点: 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或电子媒介 (如印刷品、无线电广播、电视等) 反应社会信息变化,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 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或电子媒介 (如印刷品、无线电广播、电视等)反应社会信息变化,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 (1)传播者不是个人,而是专门的机构; (2)信息共享; (3) 采用机械或电子的技术手段; (4)传播对象从总体看大体确定,从个体看又是无组织的、不确定的; (5)传播者一般不直接与受众见面,信息反馈比较慢; (6) 信息扩散迅速、广泛。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国传播到欧洲、美洲、日本。一些国家出版大众传播专著,设立传播中心等研究机构,欧美一些大学设有传播系或传播中心。 大众传播信息传播者通过使用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将信息以语言、文字、图形等方式连续、广泛、迅速地传递给不特定大众的过程。大众传播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现已发展成为传播的最高级形式。 大众传播人类交流情况、思想与信息的活动。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因特网5类新闻媒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