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唐新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唐新语又名《大唐世说新语》,或《唐新语》。笔记。唐刘肃撰。十三卷。肃为宪宗元和时人。曾官江州浔阳主簿。此书成于元和二年(807)。仿《世说新语》体例,计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赐、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三十篇,按时代先后为序,或记人物故事、掌故传说,少则五、七条,多则二、三十条,全书共三百五十三条,近十万字。多采国史旧闻,记唐初至大历间轶闻杂事,颇有关乎政事、典制、人物、学术及宗教方面参考资料,亦随录保存若干诗歌佚篇。有部分内容取材《隋唐嘉话》,然较《嘉话》更为详赡。以《四库全书》本为善,三十篇外有“总论”一篇。有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王世贞刻本及《稗海》本。《丛书集成》据《稗海》本刊印。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据《稗海》本点校新排印本。 大唐新语书名。原名 《新语》。唐刘肃撰。是书题刘肃为: 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簿。全书13卷,其卷1有匡赞、规谏2门,卷2有极谏、删正2门,卷3有公直、清廉2门,卷4有持法、政能2门,卷5有忠烈、节义、孝行3门,卷6有友悌、举贤2门,卷7有识量、容恕、知微3门,卷8有聪敏、文章2门,卷9有著述、从善2门,卷10有釐革、隐逸2门,卷11有褒锡、惩诫2门,卷12有劝励、酷忍2门,卷13有谐谑、记异、郊禅3门,共计30门。以笔记形式,记载了唐武德初年至大历末年朝野内外的轶闻旧事。其中有 “武则天朝中用事”、“武三思干纪乱常”、“中宗暴崩,秘不发丧,韦庶人亲总庶政” 和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玄宗的言行以及宫中后妃争宠恃权等内容的描写,虽并非都为信史,亦为认识唐代政治和宫廷的现实情况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是书前有自序,后有总论,曾与李垕《续世说》合刻,并改题《唐世说》。商濬辑《稗海》收入此书,但于内容有缺漏。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参校诸本,将是书理为30门和总论1篇,又重新定其名为 《大唐新语》。以后,《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都收有此书。《说郛》 也收有是书1卷本。《旧小说》 收有是书7则本。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最便查阅。 大唐新语十三卷。唐刘肃撰。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该书为笔记小说集。记载唐初至大历年间文人名士的言行及著作活动等轶闻旧事。仿效《世说新语》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正、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妄、厘革、隐逸、褒锡、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等三十门类、十三卷。内容多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书前有撰者自序,后有总论,称其创作意图是以前事为鉴戒。书中还保存了不少初唐及开元初人所作诗歌和时人评论的材料,为后来编辑和研究唐诗者所引用。明人刻本称此书为《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其版本有万历三十一年潘玄度刻本、明王世贞刻本、《四库全书》本、《稗海》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说郛》本、《唐人说荟》本、《唐代丛书》本、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84年中华书局许德楠、李鼎霞点校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