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学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学士

官名。始置于唐代,此后历代沿置。职掌:先为著作官,后参予政务,成为内阁长官,职视丞相。《旧唐书·职官志》: “弘文馆学士。学士无员数,自武德已来,皆妙简贤良为学士。故事,五品已上,称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学士,不定员数。馆中有四部书及图籍,自垂拱己后皆宰相兼领。……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得参议焉。……集贤殿书院: 集贤学士,初定制以五品已上官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集贤学士之职,掌刊缉古今之经籍,以辩明邦国之大典。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其有筹策之可施于时,著述之可行于代者,较其才艺而考其学术,而申表之。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 《宋史·职官志》: “观文殿大学士 (从二品): 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即旧延恩殿。庆历七年 (公元1047年),更名。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诏: 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相,今后须曾任宰相乃得除授。资政殿大学士 (正三品): 资政殿在龙图阁之东序。景德二年 (公元1005年),王钦若罢参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在翰林学士下。十二月,复以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班,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资政殿置大学士自钦若始,自钦若班翰林承旨上,一时以为殊宠。” 《元史·百官志》:“集贤院,秩从二品。掌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召集贤良,凡国子监、玄门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悉录焉。国初,集贤与翰林国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二年 (公元1285年),分置两院,置大学士3员,学士1员,直学士2员,典簿1员,吏属7人。”“奎章阁学士院,秩正二品。天历二年 (公元1329年),立于兴圣殿西,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大学士2员,正三品。寻升为学士院。大学士,正二品; 侍书学士从二品; 承制学士,正三品; 供奉学士,正四品; 参书,从五品。多以他官兼领其职。” 《明史·职官志》: “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曰制,曰册文,曰谕,曰书,曰符,曰令,曰檄,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曰表,曰讲章,曰书状,曰文册,曰揭贴,曰制对,曰露布,曰译,皆审署申复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凡车驾郊礼、巡幸则扈从。御经筵,则知经筵或同知经筵事。东宫出閤讲读,则领其事,叙其官,而授之职业。冠婚,则充宾赞及纳征等使。修实录、史志诸书,则充总裁官。春秋上丁释奠先师,则摄行祭事。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进士题名,则大学士1人撰文,立石于太学。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颁诏则捧授礼部。会敕则稽其由状以请。宗室请名、请封,诸臣请谥,并拟上。以其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丞相之名,又名内阁。”《清史稿·职官志》: “内阁: 大学士,满、汉各2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 (公元1658年),改与汉同。雍正八年 (公元1730年) 并定正一品。〕 协办大学士,满、汉各1人,(尚书内特简,正一品)。学士,满洲6人,汉4人,〔初制满员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五年,并改正五品,兼礼部侍郎者正三品。雍正八年 (公元1730年) 定从二品。后皆兼礼部侍郎衔〕。……大学士掌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协办佐之。”

大学士

唐代为文学著作之官。宋代多系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初废丞相,仿宋殿阁学士制设立,充皇帝顾问。中期已成内阁长官,草拟诏令,批答奏章,品位低而实握相权。清代大学士官虽一品,但职权为军机大臣取代。资望特高之大臣亦授予大学士作荣衔。大学士都以殿阁名入衔,如武英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