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戴礼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戴礼记文集。亦称《大戴礼》或《大戴记》。儒家经翼之作。十三卷。西汉戴德编。德字延君,梁(今属河南商丘)人。后仓弟子,西汉今文礼“大戴学”创始者。其书本为秦汉之前儒家治“礼”所辑解释和补充经文之有关资料,初无定本,戴德编辑成书。原书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所收资料皆产生于公元前,不少属于春秋战国时作品,为研究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之重要资料。其中《夏小正》为中国最古《月令》之作,《五帝德》、《帝系》之于古世系,《诸侯迁庙》、 《诸侯衅庙》、 《投壶》、《公冠》之于古礼,有关孔子、曾子较多篇章之于儒学,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北周卢辨注较通行,有《四部丛刊》本(影印明袁褧翻宋韩元吉刊本),《汉魏丛书》本,《雅雨堂丛书》本, 民国二年(1913)《畿铺丛书》本。 大戴礼记十三卷。汉戴德(生卒年不详)编。德字延君,西汉梁治 (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信郡王(刘嚣)太傅。与其兄戴圣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曾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 《礼》”,为当时今文礼学“大戴学”之开创者。是书原为秦汉以前儒家研治《礼》学所辑资料,始无定本,后在传习中经戴德之手编定一次,故附会为“大戴”之作,称为《大戴礼记》,或 《大戴记》、《大戴礼》。《隋书 ·经籍志》著录为十三卷;《崇文总目》记为十卷,三十五篇,又一本三十三篇;《中兴书目》记所存仅四十篇;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指出其篇目自三十九篇始,无四十三篇,四十四篇,四十五篇,六十一篇,有两七十四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又说有两七十八篇。郑康成 《六艺论》曰:《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存三十八篇,《夏小正》一篇多别行,可见当时篇目分合不尽统一。今存本仅为三十九篇,所收篇目皆为公元前,不少属于战国作品。是书正文与注释多有伪舛,几不可读,然于上古儒家研究所必资。有明袁絅翻刻韩本,日本有正间京师万屋喜兵卫本。 大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西汉戴德编定,为与戴圣所编区分,故以大小别之。原85篇,现存39篇。简称《大戴礼》或《大戴记》。北周卢辩注。其采编范围同《小戴礼记》类似,基本内容相仿,是研究先秦至两汉典制礼仪、事物名称、生活礼俗之源流变迁的重要资料。 大戴礼记即“大戴记”。亦称“大戴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