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月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月氏氏(zhi)古族名。“氏”又作“支”。据《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原居敦煌、祁连间。约在汉文帝前元初,为匈奴所败,除小部分不能去者外,大部分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带),称大月氏。后元三年(前161)左右,受乌孙、匈奴攻击,又西迁*妫水之北。系游牧民族,“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定居后兼事农业。该族曾建*大月氏国。 大月氏古代月氏族的一支。月氏原居今甘肃东北部和河西走廊东部,东邻匈奴。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率众进攻月氏,月氏失败,或南逃河湟(今青海省东北部),或西奔西域。因为西奔西域的一支为人数中的大部分,故而被称为大月氏。先在伊犁河流域立国。公元前140年左右,又在匈奴的逼迫下西迁妫水(今中亚阿姆河),征服大夏,重建大月氏国。公元一世纪中叶,大月氏国五翖侯之一的“贵霜翖侯”丘就却统一各地,建立了强大的贵霜王朝。直到五世纪后期,贵霜王朝为西迁的哒族人所攻灭。大月氏人此后逐渐融合于西突厥之中。 大月氏古族名,月氏族的一支。秦汉之际,在敦煌、祁连山一带游牧。后于西汉前元六年(前174)前后,被匈奴攻破。部分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称为大月氏。后元三年(前161),匈奴助乌孙又攻之,杀其王。大月氏被迫西迁,过大宛,西击大夏而使之称臣。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出使西域,欲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遭到拒绝,骞不得要领而还。 大月氏古族名。西汉前元三至四年(前177—前176)从敦煌、祁连间西迁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带)的*月氏人,《汉书·西域传》称大月氏。后元三年(前161)左右,因受匈奴老上单于(前174—前161年在位)与乌孙的联合攻击,被迫离塞种地区南下,经费尔干纳盆地(即古代大宛)进入索格底亚那(今锡尔河、阿姆河之间泽拉夫善河流域),于阿姆河北建立王庭。二十余年后,越过阿姆河,攻占*大夏(古代希腊著作称巴克特里亚)。元朔元年(前128)左右,汉使张骞至其国,后与汉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部翕侯。一世纪中叶,贵霜翕侯丘就却(一作丘就劫)攻灭其他四部,自立为王,建立贵霜王国,都兰氏城。《后汉书·西域传》仍称其为大月氏。在河西及西迁塞地后, 均以游牧经济为主, 南下大夏后,逐渐定居从事农业。最早向东方传播佛教。 大月氏古族名。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公元前5世纪~前2世纪,月氏部落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大败月氏,前174年再败。月氏大多数部众西迁,称大月氏。公元前1世纪征服大夏。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大月氏。至公元初,建立贵霜帝国。大月氏两次西迁对中亚历史影响巨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