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禹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禹陵据传尧舜时代,洪水泛滥,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服洪水,继而大会诸侯于此,计功封赏。禹死后葬于会稽山。禹陵村住户多“姒”姓,即禹的后代,如今已传1 4 4 世。 大禹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会稽山北麓。《史记·禹本纪》:“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陵冢背靠会稽山,面临禹池。《山陵记》载:“禹穴穿地深七尺,上无泻泄,下无流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周围方一亩。”现所见墓冢,与史料所记相合。冢前原有陵殿,后毁废。今有一座典雅古朴的碑亭,1979年建。亭内巨碑一块,上刻“大禹陵”,每字一米见方,刚劲端庄,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书。亭前植两棵百年盘槐,两行翠柏荫盖墓道,气氛肃穆。亭两侧有禹穴亭、禹穴辨碑、咸若亭及放生池等禹祠原迹。司马迁曾来此探禹穴。唐李白、元稹,宋潘阆、陆游、吴文英,明刘基等都有谒陵之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