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肠杆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肠杆菌dachangganjunEscherichia coli

细菌门。细胞杆状,直径约1微米,长约2微米,两端钝圆,周身具鞭毛,可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菌落圆形,白色或黄白色,光滑而具闪光,低平或微凸起,边缘整齐。最适条件下培养20分钟可繁殖1代。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普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的主要菌种。一般生活在人大肠中并不致病,可能在肠中对合成维生素K起作用。但偶尔侵入到阑尾、胆囊、腹腔或泌尿系统时,可发生炎症。大肠杆菌在工业上,可用以制备L-门冬酰胺酶,此酶是治疗白血病效果较好的一种药物。还可利用它的谷氨酸脱羧酶来测定谷氨酸含量。在科研上是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适合的材料。此外,在水质监测方面,根据其有无及其数量多少,可作为检测水质状况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栖居在温血动物肠道中的革兰阴性杆菌。0.4~0.7μm×1.0~3.0μm,单个或成对。许多菌株具有多糖荚膜。靠周生鞭毛运动,有的不形成鞭毛。某些菌株表面着生有大量菌毛。菌落呈半透明露滴状,表面闪光。
化能有机营养型,兼性厌气,最适生长温度37℃。氧化酶阴性。通常利用醋酸盐,而不利用柠檬酸盐作为碳源。发酵葡萄糖、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醋酸和甲酸。一部分甲酸被复合的甲酸脱氢酶系统裂解成等量的CO2和H2。能合成人体需要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有些菌株还能分泌大肠菌素(见细菌素)。
大肠杆菌一般不致病,但当它转移至非正常定居部位时,即可致病。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某些菌型能产生肠毒素,可引起婴儿和幼畜的严重腹泻。常作为检查饮水卫生标准的指示菌。
大肠杆菌是微生物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首先报道的细菌基因重组是大肠杆菌的K12菌株,最早发现的细菌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致育因子(即F因子)。近年来在分子遗传学和遗传工程方面,对大肠杆菌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

大肠杆菌

肠道杆菌的一种。人和动物肠道中最多见的正常菌群。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能运动,初生儿或动物出生后数小时即进入肠道。除某些血清型能致人类尤其是婴儿腹泻外,一般不致病;能合成维生素K和B,对人体有利;偶引发肠道外感染,如泌尿道感染,腹膜炎等。因在粪便中数量极多,常用作检查水源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标志。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Castellani et Chalmers,又称大肠埃希氏杆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栖居在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1 ~1.5μm×2.0~6.0μm(活菌);0.4~0.7μm×1.0~3.0μm(干燥染色),单个或成对。菌落白色至黄白色,表面闪光,许多菌株具有多糖荚膜,靠周身鞭毛运动,无芽胞。最适生长温度30~37℃。能使牛奶迅速产酸凝固,不胨化。明胶不液化。产生吲哚,甲基红阳性,V.P.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通常利用醋酸盐,发酵葡萄糖、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醋酸和甲酸。DNA中G+C的mol数为0.50~0.51。大肠杆菌一般不致病,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主要的和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寄生于大肠内。当它转移至非正常定居部位时,即可导致疾病,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某些菌型能产生肠毒素,可引起婴儿和幼畜的严重腹泻。该种某些菌株可用于测定精氨酸、天门冬氨酸、维生素B12或用于产生精氨酸、谷氨酸脱羧酶及大肠菌素,也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