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观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31 大观楼风景名胜。座落在云南昆明市大观楼公园内,滇池之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现存为同治八年(1869)重建。楼高三层,绿墙绿瓦,斗拱飞檐。登楼远眺西山,群峰耸峙;俯瞰滇池,波光潋滟。楼前门柱有清乾隆间孙髯所撰180字长联,脍炙人口,久闻于世,被誉为 “古今第一长联”。 大观楼在云南昆明市西,南临滇池,与太华山隔水相望。明黔国公沐氏曾在附近建西园别墅。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在此建观音寺。康熙二十九年就寺址建楼二层,题名大观楼,并建涌月亭、澄碧堂。道光八年 (1828年)楼增为三层。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八年 (1869年)再建。楼前门柱上有乾隆年间孙髯所撰一百八十字长联。园内还有观稼堂、催耕馆、揽胜阁、涌月亭、蓬莱仙境等建筑。解放后已与附近李园、庚园、鲁园、丁园、柏园等园林融为一体。 大观楼远景 大观楼位于市北,为高安著名景观。原名锦水奇观楼,建于明万历(1573—1619)中期。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易名大观楼。楼濒临景色秀丽的锦江,朱阁飞檐,雄伟端庄,具有民族风格。楼内有房30余间,面积约600平方米。现已修缮一新,对游人开放。登楼俯瞰远眺,一城风光尽收眼底。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西,滇池之滨,与太华山隔水相望。其地明代称近华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楚僧乾印于此建观音寺讲经,游人渐多。二十九年,巡抚王继文建楼二层,题名“大观楼”,旋又建涌月亭、澄碧堂,渐成游览胜处。嘉庆间进士宋湘题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道光八年(1828),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楼增建为三层。文人墨客常雅集于此,咸丰帝赐“拨浪千层”金匾悬于楼头。咸丰七年(1857)楼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于原址重建,后又毁于洪水。今楼系光绪九年(1883)重修。楼门柱悬清乾隆年间诗人孙髯(字髯翁)所撰楹联,曾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业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长联由清书法家、白族诗人赵藩书写。1931年辟为大观公园,增筑假山、长堤。1954年扩充园地,重修大观楼、揽胜阁、观稼堂、涌月亭、催耕馆及蓬莱别境。近年又建楼外楼,设儿童游艺场。四季游人不绝,仲秋之夜来此赏月更成当地习俗。1961年郭沫若游此题诗:“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西滇池畔。1682年始建观音寺,几经修建,现存楼为1869年重建。楼阁耸峙,绿树成荫,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楼门柱上有清孙髯所撰180字长联,脍炙人口,海内驰名。现辟为大观公园,有观稼堂、催耕馆、揽胜阁、涌月亭、蓬莱仙境、游栏等胜景。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