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规模报复战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执行的军事战略。当时美国对苏联占有核优势,因此主张全面核战争,企图主要依靠核力量夺取世界霸权。 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的一种军事战略。这一战略思想是从意大利将军杜黑的“空权”论发展而来的。他于1921年发表了著名的《制空权论》一书,创立了空权论的军事理论学说。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受挫,使这种思想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1952年11月美国试爆氢弹成功,更促进了“大规模报复”战略理论的形成。该战略首先是由担任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务卿的杜勒斯宣布于众的。1954年1月12日,杜勒斯在纽约外交学会以《外交政策的演变》为题发表演说,公开官称,美国“目前的基本决定主要依靠一支庞大的报复力量,它能够用我们选择的武器与在我们选择的地方马上进行报复。”这个战略把赌注押在核武器上,削减常规兵力,重点扩充导弹力量和战略空军。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美国在“大规模报复”战略思想支配下,战略核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50年代后期,美国已逐步形成了以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为主体的核武器体系。但是,这一战略理论并不能解决美国军事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尤其是美国与其主要对手苏联之间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夺的问题。同时,美国用核武器威胁别的国家,也就把本国置于核武器的威胁之下。因此“大规模报复”战略最终是行不通的。于是1961年初肯尼迪总统一上台,就立刻放弃了“大规模报复”战略,而代之以“灵活反应”战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