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觉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觉寺

佛寺。据《两京新记》,在唐长安城崇贤坊十字街北之西。隋开皇三年(583,《长安志》作二年),文帝为医人周子粲( 《长安志》作臻)所立。其地本为子粲之佛堂。

大觉寺

位于旸台山麓。辽咸雍四年(1068)建,名清水院。明宣德三年(1428)重建,并改为今名。清康熙、乾隆时两度增建,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龙王殿等及南、北跨院组成,依山势布局。其中天王殿、无量寿佛殿、龙王殿,均系明代遗物。寺内存有碑刻多通,其中辽碑一方,题铭“旸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咸雍四年立,另有明碑三方。又存明代观音壁塑、铜铸观音像及清代铜钟。寺内古银杏树一株,干围7米余,树龄约800年,仍枝繁叶茂。南北跨院多植玉兰,其中一株树龄已300余年。


大觉寺

位于城关西北角。古称上乘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明代屡次增建。寺占地1734平方米,现存万寿塔、菩萨殿、伽蓝殿、山门及僧舍40余间,大小石碑30余通,有元赵孟頫长明灯记碑和明成化年间重修大觉寺碑等。万寿塔建成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塔高30余米,六角七层,除底层用条石砌成外,其余各层均系青砖砌成。塔为楼阁式,筑双层塔檐;上层塔檐为三层莲瓣,下层塔檐为仿木结构飞檐,檐下砖雕斗栱。每层均镌刻塔铭,最上层有5块题记。塔刹为丰宝铜,重600余公斤。塔内有螺旋梯道至塔顶。

大觉寺

中国北京寺庙。位于北京海淀区旸台山麓,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因寺旁有泉水流入龙潭,取名为清水院,后为金章宗时西山八院之一,改名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扩建,改名大觉寺。清康熙、乾隆又重修。寺依山势修建,保留了辽代喜东向之俗,寺内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龙王堂等,右路是僧房,左路有戒台、四宜堂、憩云轩、领要台等,寺内有株银杏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树干之粗须6人伸臂牵手方能围拢,可谓京华一绝;有株古玉兰有300余年的历史,堪称京华之最。

大觉寺

位于无棣县城东南关。唐贞观十三年建。前后大殿为主体建筑,内祀铜佛三尊,中华民国时期毁。寺院内有唐塔十三级,门镌“文笔冲霄”,下方缀“罗住书”。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地震时塔倒其半,下余七级。1956年拆除,现存残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