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酱东北满汉调味品。北京地区称“黄酱”。先于冬季将黄豆煮熟至烂,或磨或剁为泥,摔堆成四方体“酱块”存放。翌年四五月间(也有专于4月18日之俗) 取出洗净,打碎后置缸坛内加水、盐使之发酵,并经常以木制“酱耙”捣之使之上下均匀,经一个月左右即可制好食用。酱上层较稀薄者称为“清酱”,可作调味用。平日蔬菜生熟食均可用酱调味,又有将黄瓜、豇豆、马铃薯等置放酱中腌制成咸菜。 大酱满族调味品。或称“黄酱”。先于冬季将黄豆入锅煮烂,磨、剁为泥,制成 “酱块”存放。翌年农历四、五月间(有专于4月18日之俗) 取出洗净,粉碎后置缸、坛中加水、盐发酵,常以木制 “酱耙”捣之,使其上下均匀,经一个月左右即可制好。酱之最上层较稀薄者称为 “清酱”,亦可作调味用。平日蔬菜生熟食均可用酱调味,又有将黄瓜、豇豆、马铃薯等置酱中腌制咸菜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