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中国成立前的山东农村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农村90%以上的人是文盲。1949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儿童入学率更低。在农村教育形式中,私塾占有相当的比重,1934年全省有3 588处,新中国成立前夕仍有相当的数量。1937年,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以后,解放区教育有了很大发展。194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整顿和发展小学的指示》,重点恢复普通教育。1949年,全省小学有2.74万所,在校生193万人,专任教师4.57万人。这一时期,解放区群众教育空前发展。群众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工人、农民和干部,方法是业余学习。1946年统计,全省民校达2.31万所,妇女识字班2.28万个,村干学校4 399个,成人学习组4.47万个,青年学习组4 254个,高级民校92所,读报组1.93万个,民众教育馆48所。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农村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