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主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天主教Tianzhujiao

基督教的一支,亦音译为加特力教 (意思是“普世”、“广泛”) 或公教。以罗马为中心, 又称罗马公教。有时又称旧教, 以区别于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与新教、东正教并称基督教的三大宗派。“天主” 一词, 始于16世纪末 (我国明朝末年)。利玛窦等意大利耶稣会士来华传教, 蓄须留发,着儒服,号称“西儒”。他们将我国的儒家学说与加特力教教义结合, 说中国古书上讲的 “天” 就是西方主宰万物的“主”,遂称天主教, 信徒日增。与利玛窦同时的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 著有 《圣教实录》 阐述加特力教教义, 在该书中首先使用“天主” 一词。公元1世纪中叶,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 4世纪取得合法地位, 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 基督教分为东、西两派。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与强有力的法兰克王国国王勾结,势力越来越大。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在教皇支持下取得政权,建立加洛林王朝。不久,教皇受到伦巴德人威胁, 丕平以教皇捍卫者自居, 两次出兵意大利, 并将夺自拜占廷人的拉韦纳至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奠定教皇国的基础。查理大帝和德皇奥托一世都赠给教皇若干城市, 教皇国版图扩大。大致同时,教皇伪造所谓“君士坦丁赠礼”, 诡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感谢罗马主教治好他的病, 将罗马和帝国西部统治权赠给他和他的继承人, 自己迁往君士坦丁堡。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罗伦佐·瓦拉彻底揭穿这个骗局。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正式分裂, 东派自称正教, 西派自称公教, 即天主教。在中古的西欧, 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大封建主, 也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它按照封建等级制建立自己的教阶制, 各有不同级别的神权。“教皇”是最高首脑,希腊文,意思是“爸爸”,即古代对高级神职人员的尊称。教皇的头衔很多, 如罗马城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基督在世代表和教皇等。下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甫、助祭和副助祭等。12-13世纪, 教皇势力达到鼎盛,声称拥有普世的最高权力。大致同时, 教会正式规定七件圣事为重要礼仪, 即圣洗、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和婚配。14世纪起开始衰落,出现教皇迁居法国的阿维尼翁时期 (1309-1377) 和大分裂时期(1378-1417)。16世纪西欧爆发宗教改革运动,许多国家建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 天主教丧失统治地位。为挽回颓势, 它召开特兰托会议并成立耶稣会猖狂反扑, 但再也恢复不到过去的局面了。


天主教tianzhujiao

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亦称公教。公教一词源出于希腊文katholikos,原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天主教自称是唯一的公教,并以罗马为中心,故又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故在中国称天主教。全世界天主教徒人数约8.8亿,占世界人口18.5%,分布于各大洲。
基督教产生后不久,逐渐形成西派和东派。西派以罗马国的西都罗马为中心,后世的天主教,即从西派的基础上演进而成。1869年召开了第一次梵蒂冈公教会议,重申教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有关信仰和伦理的言论“永无谬误”。在此后近一个世纪内,这次会议的决议成为全世界天主教徒的信仰和行为的准绳。
天主教会在组织体制上十分重视教阶制。天主教会认为,只有信徒而无教阶制便不成为教会;反之,在新建立的教会中,如果只有教士而尚无普通信徒,只要教士直属于教阶体制,就已是教会的支系。
天主教的基本信仰大致包括:❶天主圣父创造天地;
❷天主圣子主耶稣基督;
❸天主圣子降世成人;
❹耶稣受难;
❺耶稣复活;
❻耶稣升天;
❼末日审判;
❽圣神;
❾圣而公教会和诸圣相通功;
❿赦罪;(11)世人死后肉身在世界末日时复活;(12)永生。合称“十二端信道”。天主教称,凡经过教会明确阐述,作为天主的启示,并可作为“神圣和普遍的信仰”者,即为“信条”,并认为信条具有固定的内容和最高的权威,可作为判别正统与异端的标准。
天主教传入中国始于13世纪。16世纪,天主教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万历十年(1852)利玛窦到中国,试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媒介,以天主教教义与儒家的伦理观念相融合作为传教方针,并写成《天学实义》一书。天主教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主教界爱国人士领导下,开展了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使中国教会摆脱了殖民地体制的羁绊和外国的干预,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天主教

基督教流派之一。亦称 “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旧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玛利亚为圣母,即耶稣之母。主要信条为:天主圣父化成天地,创造人类;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并经过受难、复活、升天:信奉世界末日的降临,信奉末日审判。因教制较严,且以罗马为教会中心,与新教有别。明末清初时传入中国。与新教、东正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流派。

天主教Tianzhujiao

亦称 “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旧教”。它自称为 “普世性的教会”。因把信仰的神称为 “天主”而得名。与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1054年由基督教中分裂而出,信仰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玛利亚为天主圣母。基本教条为:天主圣父创造天地,创造人类;天主圣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救赎人类,并受难、复活、升天;天主圣神(即圣灵)圣化人类;教会为基督创立,有赦罪权;人的肉身将于世界末日复活接受基督的审判,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其伦理思想体现在这些基本信仰和诫条中。它有一整套等级分明的教阶体制。中世纪时, 它成为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把哲学、政治、法律等,置于天主教神学的控制之下, 设置异端裁判所, 是西欧各国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后,它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在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波兰、美国以及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曾于元代一度传入中国,元亡而中断。明万历年间(1582)再次传入。鸦片战争后,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用作侵华的工具。现为中国四大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 之一。

天主教

又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基督教三大派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一。基督教产生后不久,便形成以希腊语地区为主的东派和以拉丁语地区为主的西派。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罗马主教成为西部教会之首,并逐渐形成教皇体制。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即“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尊玛利亚为圣母。有一整套等级分明的教阶制度。教皇是全世界天主教的元首,罗马教廷是天主教的中央机构。各地有各级教会组织和协助教会工作的各种修会组织。中世纪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分化出一些新的宗派,称为“新教”。主要分布于欧美一些国家。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明末再次传入。鸦片战争后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用作侵华工具。


天主教

见“宗教”中的“天主教”。

天主教

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亦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有时也被称作“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天主”一词,为明末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无上的主宰。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境内形成后,逐渐形成拉丁语系的西派和希腊语系的东派。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罗马主教逐渐成为整个西派教会的领袖,并逐渐形成教皇体制。1054年东西两派终于正式分裂。西部教会以罗马教皇为首,自称“公教”,其希腊文含意为“全世界的”或“普遍的”,同自称正教的东部教会相对峙。该教除崇拜天主(即上帝)和耶稣基督外,还尊马利亚为天主之母即“圣母”,主要的基本信条是:天主圣父化成天地,创造人类;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并受难、复活、升天;认为世界末日将再次来临,人的肉身将于世界末日并接受基督的审判;天主圣神(即圣灵)圣化人类;教会为基督所创立,教徒必须服从教会权威,传教士有受自天主的神圣权力,可以代表天主对人赦罪。该教有一整套分等级的教阶体制,认为只有信徒而无教阶制便不成为教会。就传统的“七品神职”来说,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司铎(与主教同)、助祭、副助祭、司门、诵读、驱魔、侍从。中世纪时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并把哲学、政治、法律等都置于天主教神学的控制之下;还设置异教裁判所,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工具。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反抗罗马教皇的新教后,在欧洲一部分国家丧失了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以及拉丁美洲各国,教徒人数约8.8亿。曾于元代一度传入中国,但随元朝覆灭而几近绝迹。明万历十年(1582)再度传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上了独立自办自主的道路。现有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并建有天主教主教团。

天主教

亦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有时也称作“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新教。基督教的一派,与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天主”一词,为明末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基督教于一二世纪在罗马帝国境内形成后,逐渐分化为东西两派:东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主,西派以拉丁语地区为主。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即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马利亚为天主之母。主要的基本信条为:天主圣公化成天地,创造人类;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并受难、复活、升天,世界末日将再次降临;天主圣神(即“圣灵”)圣化人类;教会为基督所创立,并有赦罪权;人的肉体将于世界末日复活接受基督的审判,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中世纪时成为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还设置异端裁判所,作为维持其统治的工具。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在欧州部分国家中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以及拉丁美洲各国。元、明两次传入中国。

天主教tiɑnzhujiɑo

境内外来宗教之一。明天启二年(1622),泾阳人王徵赴京考中进士。在京结识了徐光启,不久受洗加入天主教,是咸阳天主教的奠基人之一。天启四年(1624),王徵回泾阳为母奔丧守孝。次年邀请天主教耶稣会士金尼阁(法国人)来陕传教。王徵家属受洗入教,其弟王彻将其鲁桥官邸大厅捐做天主教堂,名曰崇一堂。清初,天主教内发生礼仪之争,咸阳的耶稣会修会逐渐被多明我、方济各等修会代替。到鸦片战争前,修建了泾阳的大训堡、修石渡、王孟村,三原的西阳、东寨堡,礼泉的仪门寺等教堂。1844年秦晋教区分治,在咸阳境内开拓教会堂点的有泾阳城内的林桂巷,兴平的坡头、陈文、五帮村,武功的桃园庄、北营、普集镇,礼泉的茨林村、云里坊,乾县的马连村等。这些教堂大部属罗马式建筑。1910年意大利神甫将天主教传入旬邑,由神甫出钱买了唐家村唐朝纪在旬邑县城的五间门面改作天主堂。1931年11月1日,梵蒂冈把三原教区划归意大利威尼斯省方济各会士传教范围,设三原主教府。1935年在辕门巷兴建了当时关中最大最高的教堂。据1949年统计,天主教信徒约1.4万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武功,约4000人,最少的是彬县,总数不过百人。1932年到1949年的17年,先后来咸阳传教的外国传教士共有20人之多,还有从山西、陕北来这里为教会服务的荷兰人、西班牙人等。新中国成立后,咸阳各县相继成立天主教爱国会,驱逐主教班锡宜和谢霖嘉出境。文化大革命开始,天主教活动停止。改革开放后,咸阳天主教活动逐渐正常。先后开放了47所教堂,11个会所。1993年设立咸阳教区,将原周至教区所辖的兴平、武功、杨陵划归咸阳教区。至2002年,全市有主教1人,神甫22人,修女103人,信徒3.8万余人,依法登记的教堂59所。其中秦都区有教徒600余人,神甫1人,修女2人,教堂1所;渭城区有教徒400余人,修女3人,教堂1所;兴平市有教徒6000余人,神甫4人,修女15人,教堂18所;武功县有教徒9000余人,神甫3人,教堂9所;乾县有教徒3000余人,神甫1人,修女2人,教堂3所;礼泉县有教徒2600余人,神甫4人,修女16人,教堂6所;三原县有教徒10000余人,主教1人,神甫5人,修女52人,教堂14所;泾阳县有教徒6000余人,神甫4人,修女12人,教堂4所;淳化县有教徒400余人,修女1人,教堂2所。

天主教

以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统治者的基督教派。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人利类思及葡萄牙人安文思相继入川传教,为天主教传入四川之始。清初及康熙年间,传教士入川增多,在成都、保宁 (今阆中市)、安岳、重庆等设堂传教。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罗马教廷在川设立宗座代牧区,四川遂成为清代中前期天主教在中国最大的教区。由于来川各教会和修会互有龃龉,1735年1月8日,教皇本笃十四正式批准将四川传教权授予巴黎外方传教会。道光二十年(1840年) 始,传教公开化。同年成立四川教区。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 接管西藏教区。咸丰六年 (1856年),四川教区分为川西北和川东南两个主教区。川西北教区辖五府三州一厅,主教驻成都,马乐伟为第一任主教; 川东南教区辖七府三州一厅,主教驻重庆,第一任主教范若瑟。咸丰十年(1860年) 又设川南主教区,主教座堂设叙府,秦必松神甫为第一任主教。同治四年 (1865年),西藏教区被放弃,而川边打箭炉 (今康定县)、道孚等划为一个教区,纳班为第一任主教。宣统二年(1910年),法籍传教士光若望又建立西昌教区。大批传教士深入农村、山区和边远山区,教徒人数不断增加,教堂遍布全川。由于西方列强利用和控制教会进行罪恶活动,四川人民群众反洋教的斗争此起彼伏。至1949年,全省共有天主教堂246座,神职人员453人 (华籍277人,外籍176人),教徒约30万人,并有修道院所、学校、医院等文教慈善机构几十所。1950年11月30日,广元县(今广元市) 天主教神甫王良佐及教徒500余人发表 《广元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1957年12月,成都教区推选李熙亭神父为该教区正权主教,接着重庆、南充、宜宾等教区也实现自选主教。同月,四川省天主教爱国会成立。“文化大革命” 期间,教堂停止宗教活动。1979年起,全省8个教区(成都、重庆、南充、宜宾、乐山、万县、康定、西昌) 先后恢复开放一些教堂,开展正常宗教活动。1982年成立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1984年创办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培养新一代神职人员。

天主教

亦称公教,与东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16 世纪传入中国后,信徒将其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所以在中国称为天主教。清光绪九年(1883 年),比利时籍传教士梅师德、罗默尔由兰州抵伏羌(今甘谷)传播天主教。时年入教 70 余人,建立伏羌传教点。随后,中国传教士马维乾(甘肃凉州人)在伏羌扩大传教,建立教堂。民国时期,天主教在天水的甘泉、伏羌、清水得到大的发展,一时在天水县甘泉镇、天水县西关、新阳、石佛、娘娘坝、马跑泉、北道埠、社棠以及甘谷的磐安、谢家坪、安远、土桥、金山、渭阳等村镇相继建起天主教堂,在清水山门、太石峡、白驼石、赵家窑、温家井、刘家沟、下曹家等修建分教堂。至 1949 年,天水境内有大小教堂(含活动点)50 余处、教徒 4500 人。1951 年 1 月 19 日,天主教神甫赵经农倡议,发表《天主教天水教区响应三自革新运动发起书》。同年 2 月 2 日,神职人员 200 余人集会,通过《天水教徒反帝爱国及响应三自革新运动大会宣言》。1952 年 5 月,天主教神职人员、教民选举成立天水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开展自治、自养、自传活动。1989 年,全市有天主教堂 9 座、活动点 28处。至 2010 年,全市登记开放的天主教活动场所14 处。著名教堂有秦州区东关天主教堂、麦积区渭南天主教堂、秦安县城关天主教堂等。

天主教

基督教中历史最悠久、信徒最多的单一教会。与正教、新教合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亦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为区别于基督教新教,有时也被称作“旧教”。16世纪传入我国后,其信徒将所信仰的神称为“天主”,故在中国称“天主教”。基督教于公元1-2世纪在罗马帝国境内形成后,逐渐分成东西两派。东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主,西派以拉丁语地区为主。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前后,罗马主教逐渐独揽了西派教会的权力,并逐渐形成教皇体制。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即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马利亚为圣母。天主教的信仰内容分为: 1、天主圣父创造天地; 2、天主圣子主耶稣基督; 3、天主圣子降世成人; 4、耶稣受难; 5、耶稣复活; 6、耶稣升天; 7、末日审判;8、圣神; 9、圣而公教会和诸圣相通功;10、赦罪; 11、世人死后肉身在世界末日时复活;12、永生。该教有一整套等级分明的教阶体制。自称至一,至圣,至公,是从圣徒传下的。中世纪时,成为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6世纪上半叶,宗教改革运动结束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天主教的势力范围主要分布于意、葡、法、西、匈、波、美以及拉美各国。根据梵蒂冈统计数字,1988年全球有九亿零六百万天主教徒,占世界人口18%。

天主教

基督教教派,与东正教、新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教派。亦称“公教”、“罗马公教”、“加力特教”。传入中国后因借用中国原有名称称其所崇奉之神为“天主”,故在中国称为“天主教”。该派是1054年基督教大分裂的产物,其前身即早在分裂前就已形成的以罗马为中心、流行于拉丁语区的西部教会。分裂后自称公教,意即全世界的教会。主要流传于西欧及拉美各国,在东欧、北美、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许多教徒。总数约7亿人,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中人数最多的一派。该派主要信条总称为信经十二条:(1)全能的天主第一位圣父创造天地;(2)天主第二位圣子耶稣基督乃我等主;(3)耶稣为拯救世人降世成人;(4)耶稣受难;(5)耶稣复活;(6)耶稣升天; (7)耶稣于世界末日主持审判;(8)天主第三位圣神启发人避恶从善;(9)教会的至一至圣至公和诸圣相通功; (10)世人的罪恶能得赦免;(11)末日复活;(12)善人升天永生。教规有“四规”、“十戒”。四规即(1)凡主日及诸瞻礼日要参与弥撒;(2)遵守大斋日、小斋日;(3)每年至少告解、领圣体一次;(4)帮助教会经费。十戒:(1)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即天主为宇宙万物唯一的最高主宰;(2)勿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3)守瞻礼主日;(4)孝敬父母; (5)勿杀人;(6)勿行邪淫;(7)勿偷盗;(8)勿妄证;(9)勿愿他人妻;(10)勿贪他人财物。宗教礼仪称为“圣事”,主要有7项:(1)圣洗,即洗礼,为天主教徒入教必行之仪式;(2)坚振,坚定教徒信念之礼仪; (3)告解,即忏悔,祈祷赦罪的仪式;(4)圣体。弥撒中经主礼者祝圣之面饼和葡萄酒即为耶稣之肉体和血,食之可获天主宠光; (5)终傅,为垂危病人施行的礼仪;(6)神品,也称圣品,为修道生升为神职人员而举行的仪式;(7)婚配,即由神职人员主持的婚礼仪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天主教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阶体系和制度。其教阶体系呈金字塔形,居于塔顶即最高品位的教皇,是天主教最高首领,握有行政、立法和司法权,通过由枢机主教(即红衣主教)组成的罗马教廷,领导天主教会。第二级为主教,是一个地区天主教会的首领,负责监护并发展其辖区内的天主教会等事务。第三级为司铎,也称“神父”、“神甫”,负责管理所属教徒宗教生活及传教事务。罗马教廷即罗马教皇和梵蒂冈城国的朝廷,既是主权国家梵蒂冈的国家机构,也是除中国外世界各国天主教会的最高领导机构。教廷首脑为政教合一的教皇,教廷的主要机关有国务院、文书局、财政局、法庭、圣部和秘书处等。天主教于元代一度传入中国内地,后中断。明代再次传入。鸦片战争后凭借侵华帝国主义势力得以发展。解放前信徒达300余万人。天主教于西辽时期传入新疆,略早于内地,其传播与发展过程大致同于内地。

天主教

亦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为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该教13世纪传入新疆。清光绪八年(1882)在绥定(今霍城县)设天主教堂;十一年(1885)在宁远(今伊宁市)设天主教堂;三十三年(1907)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设天主教堂,该教堂后迁至和平路,即现在天主教堂地址。1943年兰州教区委任中国籍张镒为新疆教区主教。1949年夏,段庸为迪化天主教堂神甫。目前新疆的天主教徒约4000人,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哈密、石河子、昌吉、伊犁、塔城等地。经过登记的教堂、聚会点25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教堂是乌鲁木齐天主教堂。

天主教

基督教重要派别,与东正教、基督教新教并称基督教三大派别。又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并被称作“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三世纪于罗马帝国境内分为东西两大派。1054年发生色路拉里乌大分裂,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因以罗马为中心,又称“罗马公教”。13世纪,同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同时传入中国,被通称为“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16世纪时随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被称为“天主教”,是因明末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主宰。该派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玛利亚为天主之母;相信天主圣父化成天地,创造人类;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世界末日将再次降临,人的肉身将于世界末日复活接受基督审判,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该派除在汉族地区较有势力外,在朝鲜族、土家族、彝族、壮族以及拉祜、京族等少数民族中有所传播和发展。

天主教

天主教

天主教

天主教是葡萄牙人极为信奉的宗教。天主教传至澳门,可以追溯到1555年耶稣会士公匝勒斯 (Gregorro Gonzales) 到澳门传教之时。以后天主教耶稣会士随商船接踵而来。1563年,澳门已有8名耶稣会士传教,发展教友600多人。1576年,葡萄牙国王颁布诏令: 正式成立澳门教区,负责管理中国、日本和越南的天主教传教事务。此后,罗明坚 (Michel Ruggieri)和利玛窦 (Mathieu Ricci) 就以澳门为基地,进入中国内地的肇庆、韶关、南昌、南京、北京以至各省市传播天主教。据不完全统计,1644年澳门的天主教徒达到4万人之多,1667年中国内地的天主教徒达到25.6万人,1735年又增至30万人。此时,天主教的西班牙多明我会、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与耶稣会、方济各会、奥斯定会的神学思想的矛盾和争辩又激烈化。前者极力反对后三会容忍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祀孔的态度,认为教徒祭祖祀孔是违背天主教教义,应禁止教徒参加。两派争辩引起罗马教廷和中国清廷的干预。清朝的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皇帝都下令禁止天主教传播,将耶稣会士驱逐至澳门。欧洲各国政府也纷纷下令驱逐耶稣会士。葡萄牙政府也下令逮捕耶稣会上。澳葡政府奉命将澳门的耶稣会士逮捕,送回葡萄牙囚禁。教皇克莱孟十四于1773年下令正式解散耶稣会。1775年,澳门耶稣会也解散了。于是,天主教教务衰落,教徒减少。据统计,1834年,澳门的天主教徒仅剩下3000人。以后13年间,澳门主教一直空缺。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耶稣会在欧洲逐步恢复,耶稣会士重来澳门和中国内地传教,澳门重新出现耶稣会,恢复澳门教区,但澳门居民信奉天主教已大不如前。据1991年人口普查统计,澳门信仰天主教的教徒为23985人,占总人口的6.7%。其中葡萄牙籍教徒占69.6%。现在澳门教区有8个堂区,下属10多个圣堂及小堂。各堂区均独立管理自己的行政和财政事务。整个澳门教区的组织架构有澳门主教公署,公署设主教管理全教区的教务,是高级神职人员。自1566年卡内罗 (M.Carneiro) 首任主教以来,共有23位主教。现任主教是华人林家骏神父。主教公署下设公署办事处,设公署主任、秘书长,由现任副主教罗启瑞兼任; 总务长由罗启平神父担任; 教务行政处和教区事务统筹秘书处由李冠章神父担任主任。此外,教会还设有主教堂咏祷司铎班和司铎谘议会。总计澳门教区的神职人员 (包括主教、神父、牧师、修女等) 共360多人,其中主教1人,副主教1人,司铎68人,修会士35人,教区修士1人,修会修士14人,修女178人。澳门天主教会在澳门教区主办和赞助教育、救济、医疗和社会福利等事业。据统计,天主教会主办的中小学校30多所,占澳门中小学校总数的47%,其学生数占澳门中小学生总数的52%,教师有1000人,是澳门中小学教师中一支骨干力量。天主教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有46个,包括托儿所、孤儿院、安老院、医疗所、青年中心、伤残疗养院等。

天主教

又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有时亦称“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它与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一词为译称,取意为至高无上的主宰。基督教产生后不久,逐渐分化为东、西两派,东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主,西派以拉丁语地区为主。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罗马主教逐渐成为整个西部教会的领袖,后自称教皇。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正教” (东正教); 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然“公教”(天主教)。信奉天主(即上帝) 和耶稣基督,并尊玛利亚为天主之母。主要信条是: 天主圣父创造人类; 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 教会有赦罪权; 人的肉身将于世界末日复活,接受基督教的审判,善人得永福,恶人永受苦等。该教有一整套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中世纪时,该教是西欧各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并把哲学、政治、法律等都置于天主教神学控制之下,还设置有异端裁判所,以维护其统治地位。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该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了统治地位。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曾利用天主教作为侵略工具。天主教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及拉丁美洲各国。曾于元代传入中国,后中断,又于明末 (16世纪) 再度传入。

天主教

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基督教产生以后,逐渐形成拉丁语系的西派和希腊语系的东派。1054年,两派正式决裂。西派自称公教,即天主教,至此确立。1095—1291年间,罗马教皇和一些西欧封建君主在保卫基督教的口号下,发动了八次十字军东征。13世纪初,罗马教廷在同世俗封建主的争权夺利斗争中,势力大增,到15世纪,势力又急剧衰落。这期间,天主教修院制度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一些托钵僧团的修会组织。教会还兴办了一些大学,并出现了一批经院哲学家,建立了系统的神学体系。开始进行教会法规的编纂工作。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分裂出新教派系,教廷为维护自己的统一和权威,发动反宗教改革运动。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中,天主教受到沉重打击。1804年,教皇为拿破仑称帝加冕。1809年,教皇国领土被并入法国。拿破仑政权失败后,法国出现所谓“天主教复兴”。1869年,召开第一次梵蒂冈公会议,重申教皇具有至高无上权威,其有关信仰和伦理的言论“永无谬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天主教内曾出现“现代主义”,企图将当代哲学和科学与天主教的传统教义相协调,遭到教廷严厉压制。20世纪60年代,由于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的召开,改变了以往保守的传统,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强调“跟上时代”,并开始和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乃至其它宗教“对话”等。至此,天主教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天主教会十分重视教阶制,组织体制十分严密。天主教认为除教皇以外,公会议也具有至高权威,会议由教皇召开和主持。天主教会经过历代积累,到20世纪,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教会法规,1917年出版的《天主教会法典》,是天主教会第一部较单一化的成文法规总汇。1983年重新颁布了新的精简本。天主教基本信仰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点:天主圣父创造天地、圣子耶稣基督降世成人、受难、复活、升天、末日审判、教会与诸圣相通、赦罪、世人死后肉身在世界末日时复活、永生等。天主教认为,神职人员是信徒和神相通的中介,礼仪以弥撒为中心,有七件圣事。还崇拜圣母玛利亚,圣母在信徒中的地位仅次于天主和基督。节日,除主日(星期日)外,还设有大、小瞻礼日(圣日),如复活节、耶稣升天节、圣诞节、圣母升天节等。节日都以弥撒为主要宗教仪式,神父们则每天都行弥撒。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前,各国天主教会在礼仪中大都使用拉丁文,会后,已改为使用地方民族语言行礼。
据1982年《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全世界天主教徒约8亿2千万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