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01 天命

(1)上帝的旨意和命令。天命说最初发生于殷周时期。从古器物发掘中所见到的甲骨卜辞、彝器铭文,说明了当时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或把自己的意志假托为上帝的命令,称之为“天命”,用来作为对人民进行压迫的合理根据。在孔子学说中仍保存有“天命”的观点,如“五十而知天命”(《论语》)。西汉董仲舒说:“天命成败,圣人知之。”(《春秋繁露·随本消息》)直到近代康有为仍有“天命”思想。(2)指必然性或命运。韩非认为: “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韩非子·大体》),主张顺应必然性。(3)先天自然禀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宋以后理学家多发挥《中庸》之义。北宋程颢说:“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言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天命”(《遗书》卷十一)。南宋朱熹说:“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四书章句集注》)。把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善恶说成是先天自然的禀赋。

天命

中国古代哲学范畴。❶上天的意志、指令,决定人类的命运。《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孔子亦有“五十而知天命”之说。
❷指必然性。《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
❸指自然的禀赋:“天命之谓性。”(《中庸》)北宋程颢称:“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言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天命。”

天命

清太祖武皇帝努尔哈赤年号。1616—1626年,凡十一年。

天命

年号。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后,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正式称汗,建大金国(亦称后金),改元用此年号,至十一年 (1626) 止。史学界对此另有两种说法:一说“天命”并非年号,是努尔哈赤以“受天之命”而自任;二说“天命”虽为年号,但不始于1616年,应始于1619年。

天命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的重要观念。古人面对强大的自然力而不能理解,对自身的命运更感到无能为力,因而“天命”观念产生甚早。《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人以“天命”为最高主宰。周人承殷,接受了殷人的天命观,认为“天乃大命文王”,“惟助王宅天命”。(《尚书·康诰》)周代以降,天命乃遭怀疑:《诗·大雅·文王》:“天命靡常”;郑国子产言:“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左传》昭公十八年)道家学者则直以“道”占据了最高主宰的地位。儒家学者对于天命则半信奉、半回避,而后或可正视之。孔子自言:“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又“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又说君子“畏天命”(《论语·季氏》);“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天丧予!”(《论语·先进》)至孟子,又重天命:“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万章上》)“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孟子·滕文公上》);“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天命又成了主宰。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唯圣人为不求知天。”(《荀子·天论》)完全使人占据了主宰地位。后世儒家虽各有其见,然“天命”却始终是不可避开的重要论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