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妃民间所敬之神。乃海神人神化以后所出现的地方性海神之一。亦称“天后”、“娘娘”。近代民间信奉极虔,而尤以沿海为甚。福建、广东、台湾一带,亦呼之为“妈祖”。传说天妃不仅是海神,能保祐航海人平安,而且兼有送子娘娘的职司。天妃信仰兴起时间并不很长,但关于其来历、身世却有多种说法,恰如《集说诠真》所云:“或称天妃为福建莆田县都巡检林愿女,或称浙江温州方士林灵素女,或称闽中蔡氏女,其生或称在唐玄宗朝,或称在五代,或称在宋太祖时,或称在宋徽宗朝。其地福建、浙江相隔两省,其时自唐迄宋,相距数百年。”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天妃即林默,福建莆田人林愿之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 (960年),卒于太宗雍熙四年 (987年),只活了二十七岁。传说林默出生时,地变紫,有祥光异香。一次,其父与兄出海,林默梦见父兄之船遇到风浪,大哥性命难保。待父归,果如其梦,于是名声大震。待长大后,誓不嫁人,经常乘船渡海,云游岛屿间,凭着一身好水性和一颗菩萨心,在海上多次救护遇难的渔民及商人,被人们呼为神女、龙女。后来在一次海上抢救遇险船民时,因风浪太大而被台风卷去。人们不愿意林默遇难而死,认定她已升天,成了女神,于是莆田百姓首先修了祠堂以祭之。至南宋时,该神已成为福建泉州地区的海上保护神,且先后被封为“灵惠夫人”、“灵惠昭应夫人”、“灵惠昭应崇福夫人”、“灵惠妃”、“灵惠助顺妃”、“灵惠助顺显卫妃”。元代特重海运,崇奉海神,而该神的神迹又在民间广泛流传,故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1278年) 始封其为“天妃”,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以至元代官民尤重其祀,许多沿海城镇如直沽(天津)、扬州、南京、平江、周泾、泉州、福州、兴化等,都纷纷修建天妃庙。明代航海业极为发达,郑和下西洋后多次宣称在海上屡得“天妃神显灵应,默伽佑相”。因此,永乐帝命在湄州、长乐、太仑、南京及京师北京建天妃庙,并亲自写了《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碑文,盛赞天妃“功德”。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华侨的远行,天妃崇拜也影响到南洋等地。这种信仰至明清毫不见衰。明崇祯帝封之为“碧霞元君”。清康熙帝封之为“天后”。不仅沿海,即江河之码头,也莫不有天后宫。台湾人民至今仍虔奉妈祖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