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贶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贶节古代祭神的节日。始于北宋真宗年间 (998~1022年)。“天贶” 即 “天赐” 的意思。宋真宗因耻于澶渊之盟,欲借得天瑞封禅泰山诸地,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仍伪托梦见神明,称正月、六月两次降天书于京师及泰山。真宗以第二次降天书的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并于岱庙修天贶殿。是日皇帝率百官行香于上清宫。南宋时,又定六月六日为崔真君诞辰,吴自牧《梦梁录》:“六月初六日,敕封护国显应兴福普佑真君诞辰,乃磁州崔府君,系东汉人也。”这一天要降香设醮,祭祀崔府君神灵。后又增添了晒经书、衣物,祭祀城隍、土地、菩萨、龙母娘等神,已失去了天贶节原有含义,成为禳灾祈谷之祭了。 天贶节古代节名,流行于北宋时期。时间为六月六日。据《宋史·礼志十五》记载: “以六月六日为天贶节,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可见此节仅于官僚阶层庆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