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朝柔远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国朝柔远记

近代外交史著。又名《国朝通商始末记》。二十卷。清王之春著。王之春(1842—?),字爵堂。湖南清泉(今衡阳)人。光绪五年(1879)游历日本,二十年出使日本。曾任浙江、广东按察使,后迁湖北布政使、四川布政使、山西巡抚和安徽巡抚。二十八年任广西巡抚,主张出让广西矿产权利,“借法款、法兵”镇压广西人民起义,激起国内拒法运动。次年被解职。王之春以洋务派官僚身份,著有《防海纪略》、《谈瀛录》、《使俄草》、《椒生随笔》等。
《国朝柔远记》据上谕、奏疏、中西著述等有关资料编成。前十八卷按年月综述顺治元年(1644)至同治十三年(1874)清代外交历史。附编二卷为《瀛海各国统考》、《沿海形势略》,述荷、英、法、美等国的势力消长及西力东侵之势;分篇论议约、办校、开矿、练团、禁烟、禁贩奴、防漏税、固边强兵等策。并列《环海总图》、《沿海舆图》、《三岛分图》(琼州、台湾、澎湖)和《天下四海总图》。图后附说,道其地理形势、风俗人情和物力盈缺等。全书详近略远,依次排列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传入西洋历法,法国来广东互市,郑成功攻台湾逐荷兰殖民者,诸臣请开海禁设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关,康熙诏翰林院习外国文字,英国等西南洋诸国复来通市,嘉庆年英人谋袭澳门不果等清朝对外交涉事。特别详记鸦片战争后发生的所谓“夷务”诸事。如卷十四为签订北京和约的奕訴辨解曰:“恭亲王以天潢之胄,躬捍大难,既杜其无餍之要求,卒能委曲成和,此其所保全者大,而其所设施者远也。执事后之议论,以訾局中之艰危,乌乎可哉。”卷十六特别提到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和约以后,中外均以“诚信相孚”,李鸿章等甚至选募洋将协同助剿,以此争取“中外相妥”。这些论述反映了洋务派“对外羁糜”、“柔远抚夷”的外交思想。
此书不仅溯及清开国以来中西互市和战诸事,更重要的是在外患日逼的近代形势下提出了蠡测厄言十三篇。“慎约议”篇认为通商以来,中国所定条款受损实多,往往有出乎地球公法之外者。因此必须严告外人,以平等待我。彼如不允,则据理力争,百折不回。“联与国”篇援古证今,大谈“春秋盟会”、“合纵连横”等传统外交智术,具体陈述了“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广学校”篇强调为洋务培植人才的重要性,提出西学不可废,造就人才各因所长,无论何学,必期实事求是。“精技艺”篇认为中国岂无智能之士,只是执行不精才落后于他人,应急起直追。“固边圉”篇指出固边者不可不恤藩,因藩服即边疆之屏障。“修船政”篇认为以机器造机器成效益彰,中国多一船即有一船之利,虽靡费于目前,必程功于异日。自强之机、自固之术全在于此。“兴矿利”篇分析泰西之所以称富强者,在精于矿务,中华国储不充,而山泽之利实富。故开煤铁诸矿,既为便民亦是当务急事。“防漏税”篇提出为今之计,不如去厘金,增关税,于厘务无所损而商民则有益。“强兵力”篇建议以绿营改立练军,兼寓减兵增饷之法为最善。“练民团”篇认为寓兵于农,可以之灭敌和御敌。“禁贩奴”篇主张仿美人赎黑人之例,以庇其民。“编教民”篇提出入教之民仍不失为中国之民,欲救其弊,宜将教民另编为一册,报名地方官约束。“论鸦片”篇重申严禁吸毒,庶不至贻笑于洋人而绝中国无穷之隐害。上述论述虽是洋务派的主张,然不乏卓见。
近代正式记述中外关系的史书,实始于夏燮的《中西纪事》,然较简略粗疏。较早自成体例的外交史著,应首推此书。因而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诚抚远之宏图,绥远之良策”,“视魏源之书《圣武记》用意尤为深远”(《国朝柔远记》李元度、彭玉麟、俞樾等叙)。书中所记,或据所亲历,或采稽旧牍奏章和档案,“不敢稍涉虚诬”,故颇足考镜,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作研究清代对外关系的参考。
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有广雅书局刻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宝善书局石印本改名《国朝通商始末记》。近有中华书局1989年点校本。

国朝柔远记

二十卷。清王之春(1842—?)撰。王之春,湖南清泉(今衡阳)人,字爵棠,又作芍棠,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后裔。青年时期投身幕府,曾随曾国藩、李鸿章等征战,累官至安徽巡抚、广西巡抚。著述甚富,有《防海纪略》、《谈瀛录》、《使俄草》、《国朝柔远记》、《椒生随笔》等。是书是据上谕、官书、奏疏、西人图志及诸家私著等有关材料编成,较全面地记述了光绪以前清代的中外关系。书前有彭玉麟、谭钧培、卫荣光、俞樾、李元度所作序及自序,俞樾序称此书“凡所以控御八荒,怀柔万国者皆在焉”。前十八卷为正编,以编年形式记述清代顺治元年 (1644年) 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朝对外交涉事及通商始末,并涉及清朝同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若干史事;附编二卷,卷十九为“蠡测卮言”,记述了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势力消长与西方势力之东侵,阐明时政方策,分13篇,即: 慎约议、联与国、广学校、精艺术、固边圉、修船政、兴矿利、防漏税、强兵力、练民团、禁贩奴、编教民、论鸦片。卷二十为 “寰瀛一览”,列有《沿海形势略》,《环海全图》、《沿海舆图》、《三岛 (台湾、澎湖、琼州)分图》等,图后附说,概要介绍地理形势、风俗人情及物力盈缺等。是书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有广雅书局刻本。后有二十一年 (1895年) 上海宝善书局本、二十七年 (1901年) 上海日新社本和同年上海申昌社本等石印本,且更名为《国朝通商始末记》 (或 《中外通商始末记》、《各国通商始末记》、《通商始末记》)。1989年6月,中华书局将是书作为《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之一出版,由赵春晨点校,改书名为《清朝柔远记》,书后附有人名索引及域外地名今释。

国朝柔远记

书名。清王之春编。光绪十七年(1891)初刊,二十一年上海宝善书局改名 《通商始末记》重印。20卷。系据清代上谕、摺片、中西著述等有关资料选编而成。卷1至卷18按年月记顺治元年 (1644) 至同治十三年(1874)清廷对外交涉之事。末2卷叙述英、法、美等国兴衰及资本主义列强东侵之事,并分篇论述订约、兴学、开矿、练团、禁烟、禁贩奴、固边强兵等对策。是研究清朝对外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

国朝柔远记

书名。清末汪之春撰,凡20卷。编年体,所记自顺治元年 (1644) 至同治十三年(1874)间清朝外交史事。附编二卷,记述英、法等国侵华等事。其中分编论述议约、办学、开矿、禁烟等政策。列有 《环海总图》、《沿海舆图》、《三岛分图》及 《天下四海总图》,附有“图说”,述其地理形势、风土人情、满族皇室人物活动等。光绪十七年 (1891) 初刊,二十一年上海宝善书局石印本改名 《国朝通商始末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