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马汉朝对得自西域良马的称呼。汉武帝时张骞出使乌孙,二国通好,“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遣宗室女江都翁主”,传为佳话。武帝得乌孙马,悦其矫健,赞美它为 “天马”。后来又得到比乌孙马更强壮的大宛汗血马,便把天马的美称移与大宛马,将乌孙马改称西极马。乌孙马和大宛马即今伊犁哈萨克马。 天马汉武帝时郊祀歌。《汉书·礼乐志》:“太一況(贶),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nie)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接着说: “元狩三年马生渥洼水中作。”《汉书·武帝纪》列在元鼎四年。又曰:“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接着说: “太初四年诛宛王获宛马作。”两歌极写得自西域*渥洼水和*大宛汗血马的来历、体格、神异、跋涉之遥远和艰难,飞腾之迅疾。通过写天马之来,表现“九夷服”,歌颂汉武帝统一天下的功德。 天马据《岭外代答》记载:邕州七源州(今广西大新、宁明等地)有天马山,山上有野马十余匹,“疾迅若飞,人不能迩”,当地人有意放纵壮马于山间与之相交生驹,十分健壮,这是壮族对野马杂交驯化的记录。此种马与本地土马杂交演变,可能为今日矮马马种来源之一。 天马见“伊犁马”。 天马汉代西域骏马的称呼。意即神马。汉武帝时得乌孙骏马,被称为“天马”。后听张骞报告,谓大宛有*汗血马,可日行千里,遂命李广利伐大宛,获汗血马,乃更名乌孙马为“西极马”,称大宛马为“天马”。 天马西汉郊祀歌第十章,由太一之歌与天马之歌合编而成。 天马汉朝对来自西域良马的称呼,意即神马。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返回长安时,乌孙随派使者带好马10匹答谢,被称为 “天马” ; 李广利征大宛得良马数千匹后,遂称大宛马曰天马。乌孙马改称 “西极” 。这些马被成批运往关中,对沿黄地区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起了很大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