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06 太极

《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原。宋儒哲学家都继承了《易传》中这一思想。北宋邵雍认为“心为太极”(《心学》)。南宋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北宋张载和明王廷相都借用“太极”一词来说明“气”。张载说:“一物两体,气也”(《正蒙·参两篇》);“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与?”(《正蒙·大易篇》) 明王廷相认为“太极”是“天地未判之前,太始混沌清虚之气也”(《太极辨》)。近代孙中山曾用太极来译西语 “以太”,视之为万物本原。

太极taiji

表示世界本原或本体的哲学范畴。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指空间的最高极限,并非哲学范畴。《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混而未分的原始统一体。汉代易学哲学以太极为气或元气,有“太极元气”之说。魏王弼、晋韩康伯则以太极为“无”,太极是本是体,天地万物是末是用,是太极本体的体现。把“太极生两仪”,气或元气生天地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引向了“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宋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以太极为阴阳二气混沌未分的状态,但在太极之上又安置了一个“无极”,以虚无为宇宙的本原。程朱改造了周氏的说法,以太极为无极、为理,宣扬理为气本,万物只是太极之理的现实化。张载则以太极为气,乃包含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经过历代易学家的阐发,太极遂成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太极

语出《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实即派生万物的本原。北宋周敦颐继承这一思想,兼采道家之说,著有《太极图说》,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认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邵雍《心学》则提出:“心为太极”,“太极不动,性也。”南宋朱熹将周敦颐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的理学观点。陆九渊认为,“太极”即是“心体”,“太极”即在心中;太极之外之上,不存在“无极”。北宋张载则以“气”释“太极”,《正蒙》有“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也”,“一物两体,气也”的说法,否定了“太极”的虚空性质。明王廷相更把“太极”看作“天地未判之前,太始浑沌清虚之气”(《太极辨》)。近代孙中山则以西方物理学之假说“以太”来解释“太极”:“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孙文学说》)

太极

指宇宙至高无上的本原,《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指天地、阴阳; 四象指春、夏,秋、冬四时; 八卦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表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北宋周敦颐综合老庄的“无极”和《易经》的“太极”,认为“无极”是实体太极的属性,认为宇宙本原是不可名状的,是无,但同时又含有。太极是有与无的统一,是精神实体,派生出阴阳、五行、万物。南宋朱熹继续发挥这一思想,认为太极是“总天地万物之理”。北宋张载则认为太极是实有的“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