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白山人漫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白山人漫稿诗集。 明孙一元(1484—1520)撰。八卷。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今陕西)人。或传为安化王孙。到处漫游,所谓“足迹半天下”。工诗,风格豪放,有古人风。正德间侨居乌程(今浙江吴兴),与刘麟、龙霓、陆崐、吴疏结社唱和,称“苕溪五隐”。此集正德十五年(1520)成书,崇祯十二年(1639)刊本。约四万四千字。卷首有吴兴周中度题辞及方豪漫、善夫志序,其诗排奡凌厉,往往多悲壮激越之音,体格与黄庭坚略相近,然一元诗多轩豁披露而出,故淋漓豪宕之气盛,其意境与黄诗小殊。有崇祯刊本,《四库全书》本。《盛明百家诗前编》曾收其诗一卷,题名《孙山人集》。 太白山人漫稿八卷。明孙一元 (1484—1520)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年(1518) 卜居乌程(今浙江吴兴),与刘麟、龙霓等人结社唱和,时称“苕溪五隐。”著有《太白山人漫稿》。由吴兴张氏初刻于正德年间。前有正德十三年(1518)郑善夫序,后有方豪后序,题为《太白山人诗》,凡五卷。嘉靖年间多次翻刻,有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睿卿刻本,共八卷。本集为崇祯十二年(1639)周道仁根据以前各本重新刊刻,共八卷,并有补遗、附录各一卷。孙一元性好吟咏,歌行颇有淋漓豪宕之气,如《致道观看七星桧树歌》,开首就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接着运用苍劲的笔锋描写古松的形象。其绝、律中也有一些风神俊逸之作,读来颇感亲切。但其诗锤炼尚有不足,略嫌粗糙。陈田《明诗纪事》评论道:“山人诗,激宕处亦摹杜,而炼句炼字,时出入于王摩诘、孟襄阳,岑嘉州诸公间,长歌气魄稍弱,律诗因是一时之秀。”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行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