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43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著长篇小说。1948年6月写成,同年9月由光华书店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1946年中共中央“五四指示”下达后,华北桑干河畔偏僻小村暖水屯土改初期的斗争。在国民党反动派策动全面内战的背景下,由于地主及其走狗的暗中活动,村干部顾虑重重,农民群众尚未觉悟,工作组进村后两次追索地契也都没有成功。熟悉情况的县委宣传部长章品到来之后,确定恶霸地主钱文贵为斗争对象,打掉了他的淫威,群众才很快发动起来,取得了胜利。小说展现了农村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真实可信地写出了先进农民张裕民、程仁等人以及后进农民侯忠全等的觉悟过程,从对不同地主形象的刻划中揭示了土改斗争的艰巨性。从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历史性进程。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taiyang zhaozai sangganheshang现代长篇小说。作者丁玲。1948年6月完成,9月出版。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小说根据丁玲1946年至1948年在华北农村参加土改运动时所体验到的实际斗争生活创作而成,它是丁玲整个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的一部作品,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初反映土改斗争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的著名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作于1946年至1948年间,其最早的版本是于1948年9月由东北光华书店出版的。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作品所描写的是从1946年中共中央 “五四指示”的发布到1947年9月全国土地会议召开以前,中国北方农村的社会主义变革和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彻底翻身解放的斗争生活。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 一部分是斗争,第二部分是分地,第三部分是参军。小说描写的是华北地区桑干河畔暖水屯的农民,在以支部书记张裕民和土改工作组的带领下,与以钱文贵为代表的地主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丁玲创作的这部反映我国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适应了当时我国新老解放区农村斗争的需要,深刻地揭示了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村的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显示出农村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和艰巨性。土地改革运动彻底粉碎了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广大农民从上千年的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伟大的革命运动,因此,《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小说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记录下中国历史上具有创造性的、光辉的一页。这部小说在艺术结构的处理上,既错综复杂,又脉络清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深刻细腻,淋漓尽致,生动感人。这部小说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作品,是一部史诗式的作品。于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这部作品曾于1949年11月由新华书店再版,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印行,其影响十分广泛。丁玲和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小说。丁玲著。1948年出版。以华北农村土改运动为背景,深刻反映了这场历史变革中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揭示了刚刚觉醒的农民要求变革的热望以及落后保守的两重性,地主阶级在变革中的挣扎和失败。结构宏大,心理描写细腻。是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中优秀作品之一。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小说。作者丁玲。原名《桑干河上》。1948年出版。是解放区小说的后期作品,也是描写土改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小说反映了河北北部农村在党中央1946年发布的《五四指示》和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公布这一时期里土改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了在这场大变动中农村斗争的复杂性。全书共58节。内容是以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以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同时也写了农民内部的矛盾、地主之间的矛盾,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并显示了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斗争,及其斗争的艰巨性。小说揭示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极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反映了土地改革中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同时,也反映了农民群众阶级意识的逐步觉醒。全书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繁而不乱,人物生动,心理描写细腻,场面烘托得十分有感染力。真实地描写了农民们刚刚站立起来的那一瞬间。不愧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改革方面的成功之作。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小说。丁玲著。光华书店1948年出版。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在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作者怀着对农村、对农民出自内心的热爱和强烈的创作愿望,参加了华北地区的土改斗争。在认真体验了沸腾的农村生活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具有重要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长篇小说。它以华北地区桑干河畔暖水屯农民与地主恶霸的斗争为主线,真实地展现了当年土改斗争的历史画面。通过几经曲折取得土改斗争胜利的描写,既反映了土改运动中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又揭示出农民在斗争中思想意识的转变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先进农民张裕民、程仁和地主钱文贵等人的人物形象,描写富有诗意。人们公认这是最早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作品。小说出版后,受到普遍关注,很快被译成俄文,并于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其后又几经修订,多次再版,还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小说。丁玲著。写的是华北桑干河畔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里,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的一场翻天覆地般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村子里的社会关系十分复杂,而阴险狡猾的地主钱文贵又采取制造谣言、腐蚀拉拢干部、转移斗争目标等手段进行破坏;同时工作组和村干部在斗争谁的关键问题上发生分歧。因此,工作组进村十多天,土改运动仍然迟迟开展不起来。由于工作组长文采存在较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致使农民向地主索取红契的斗争遭到失败。村支部书记张裕民和农会干部分析了斗争受挫的原因,及时采取了控制地主果树园的行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正当运动走上正轨时,县委宣传部长章品来到暖水屯。他深入宣传党的土改政策,帮助党员干部和工作组统一认识,并决定把钱文贵作为斗争的主要对象,终于掀起了土改斗争的高潮。贫苦农民分得土地后,又组成民工队伍开赴解放战争的前线。作者真实反映了土改斗争的曲折性和农村阶级关系的复杂性,深入描写了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觉醒、成长的历程。小说善于通过一二生活片断或典型事件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擅长作深入细致的心理剖析,使人物形象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且线索纷繁而主次分明,时代色彩鲜明。1948年由东北光华书店出版,并以其突出的现实主义特色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