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女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1 女娲

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她抟土造人的传说与陶器生产有关。《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这显然是陶器成型与女神生殖崇拜相融合在现实中的折光反照。现代考古资料证明,陶器是妇女发明的。我国云南景洪傣族制陶村寨至今仍保留妇女制陶的传统,男子不能过问。

女娲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女娲神话基本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女娲造人,一是女娲补天。传说女娲将黄土用水和为泥,然后捏成人。她终日忙碌,请来诸神帮助,有的助她生阴阳,有的助她生手臂,有的助她生耳目等等。还有一种说法,说女娲因嫌捏人的速度太慢,便将粗绳浸入泥浆,随后提起四处挥甩,飞溅的泥点变成了许多的人。《风俗通》中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风俗通》中还有女娲修建神祠,令男女婚配、生育后代的记述,为人类立了婚姻制度。因此,女娲又是婚姻女神,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在自然界的大灾难中诛除兴风作浪的黑龙及恶禽猛兽,堵住滔天洪水。还有女娲与伏羲结为夫妇的传说等,汉代壁画中人首蛇身、两尾相交的女娲伏羲像,正是这一传说的见证。

女娲

中国神话传说中人首蛇身的神。关于她的传说分两方面。一方面她是重整天地、创造世界的神。上古时代,天崩地陷,大火蔓延,洪水泛滥,野兽横行。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天柱,杀黑龙以除水患。于是,天地正,洪水干,猛兽死,民众得以安生。另一方面,她是创造人类的始祖。相传开天辟地之初,还没有人类,女娲抟黄土作人。工作繁重、忙不过来时,她便将绳子放入泥中,迅速地做出人来。女娲炼石补天和抟黄土作人的传说,带有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明显印记,其女性的“神”的地位和“神”的力量,是当时女性崇拜思想的一种体现。后人在文学作品中颂扬女娲,是赞美她那种神圣庄严的创造精神,借以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关于女娲造人另有一种传说,即宇宙刚开辟的时代,只有女娲兄妹二人,“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人类就是由女娲兄妹的成婚而产生、繁衍的。这比起女娲抟黄土作人之说,明显是人类认识的一种发展。至于两人“结草为扇,以障其面”,遮其羞耻,以及后来“女娲祷祠、祈而为女谋,因置婚姻”等传说内容的发展,则表现了原始婚姻向文明婚姻进化的最初历程。

女娲

神话人物。人类的始祖。传说曾以黄土造人,于是有了人类。与兄伏羲在昆仑山结为夫妇,繁衍了人类。后来,他们又制定婚礼,禁止兄妹通婚。反映了原始社会早期由血缘婚到族外婚的历史进程。她还炼五色石补天,断鳖足支撑四极,治洪水,杀猛兽,使人民安居。参阅《淮南子·览冥训》等。

女娲

居“三皇五帝”之列。风姓,人首蛇身。许慎《说文解字·娲》说:“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西汉以来多见伏羲女娲交尾的艺术形象。今天水市秦安县世传为“娲皇故里”,县城有娲乡圣母祠和女娲祠,陇城有女娲庙,还有许多和女娲相关的地名。

女娲

相传是伏羲的妹妹,也是伏羲的妻子。风姓。据女娲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之后,女娲抟黄土造人。后来擎天柱断裂,天河决口,天地之间一片混乱,猛兽横行,洪水滔天,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拯救生灵,第二次创世纪。又传,人世间遭受洪水劫难之后,只剩伏羲女娲兄妹两人,即结为夫妇,繁衍人类。女娲是一位母系氏族社会的著名首领。关于她的传说的历史背景比伏羲的要早, 而他们属同一个血缘部族。今秦安县世传为 “娲皇故里”,现存有陇城女娲庙、邢泉娲乡圣母庙和女娲祠。陇城至今还有许多和女娲相关的地名,如娲皇村、龙泉村、凤尾村,有以风姓命名的地名如风台、风沟、风谷、风茔,有女娲生风沟,长风台,葬风茔之说。据近年天水地区出土文物研究, 女娲庙早在先秦即已存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