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姚僧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姚僧垣498—583南北朝时期医学家。字法卫,吴兴武康 (治所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千秋镇) 人。姚僧垣自幼通晓医药,梁武帝召他进宫中面试,他对答如流,武帝称奇。后任骠骑庐陵王府田曹参军,不久任殿中医师,又迁大医正加文德主帅、直阁将军。梁简文帝时,以本官兼中书舍人。梁元帝时,任晋安王府谘议。以医术侍奉诸皇帝,梁武帝不听姚僧垣的劝告,服用 “大黄”,导致危笃。梁元帝时,又力排众人用 “平药” 之议,改用“大黄”,治愈梁元帝。宇文泰时为东魏权臣,征用他,不再还给梁。姚僧垣滞留长安,任小畿伯、下大夫。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 (556),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迁遂伯、中大夫。为文宣太后、周武帝、周宣帝治病,均有独到之处,得到大量赏赐。大象二年 (579),任太医、下大夫。周静帝时,迁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 (581—600)初年,进爵北绛郡公。隋开皇三年 (583),去世,时年八十五。他医术精妙,前后效验,不可胜记,享有很高的声誉,连边疆其他民族都很佩服他。姚僧垣著有《集验方》 十二卷、《行记》三卷。其中《集验方》对研究骨疽、骨肿痛治疗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宋以后失传。 姚僧垣?~583南梁名医。字法卫。曾任南梁大医正,为梁武帝治食积而愈。天成元年(公元555年)随燕公于谨西入长安,得周太祖器重。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任太医下大夫。据《周书·姚僧垣传》载,宣帝病,僧垣尽力而治,获效。宣帝曰:“今日性命,唯委此人。”亦为金州刺史伊婁穆治瘫痪, 为大将军乐平公窦集治风疾,为襄乐公贺兰隆治水肿,为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治痢疾。其医术高明,为后世所推重,前后效验,不可胜记,声誉远闻边服,至于诸蕃外域。著有《集难方》12卷。其子姚最,承父医术, 效验甚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