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姜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91 姜尚?西周时政治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周初姜姓部族长,吕氏、字望、一说字子牙。周文王访求于渭水之滨,称之为“太公望”,封为太师。他制订了有关井田租税、私田、分地、俸禄等经济政策,使生产有了发展;对外实行麻痹商纣、争取邻国、翦商羽翼的外交策略。武王伐纣时,被任为统兵的师氏,被尊称为“师尚父”。他乘虚捣隙,首战牧野。商军前徒倒戈,商纣仓皇逃朝歌,他挥军长途奔袭朝歌,纣王自焚于鹿台,商亡。成王时封于齐,授以征伐五侯九伯之特权,致有人称他为齐国始祖。传《六韬》为其所作,虽系伪托。但《六韬》反映的却是他的军事实践和韬略理论,因而他曾有过军事理论上的著作是无疑的,也不愧为权谋思想的鼻祖。 282 姜尚即吕尚,字子牙。我国第二位宰相厨师,又为西周齐国的始祖。曾长期从事厨膳烹剖行业,精通荤食素馔的制作。《说苑》记载:“吕望行年五十,卖饭棘津。”《古史考》也有类似的记载。吕望年八十受到周文王重用,并辅佐他与周武王消灭了荒淫暴虐的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 姜尚字子牙。商东海上(今临泉县姜寨)人。先世伯夷,掌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子孙从其封姓,故又名吕尚。早年贫困,曾卖饮于孟津,屠牛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先在商做官,见纣王无道,辞官游说诸侯。年届七十,闻西伯贤而去西周,钓于渭水。文王出猎相遇,曰:“吾先君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同舆归,立为太师,使天下三分之二归周。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佐武王伐纣,灭商而得天下。封于营丘(今山东省临淄),治齐。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人多归齐,使齐国居“七雄”之列。著有《六韬》6卷。 姜尚西周政治家、军事家。亦称 “吕尚” 、“姜太公” ,字子牙。其祖先曾与禹一同治水,因功受封于吕,故又姓吕。70余岁时,来到西方周族领地,为周文王所用,任职太师。在姜尚辅佐下,文王积极从事灭商准备,加强本国治理,壮大力量,向四周扩张。周文王去世后,其子武王继位,姜尚继续辅佐武王聚集力量。前1027年,商、周双方军队会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姜尚率周军前锋冲入商军,商军前徒倒戈,周军大获全胜,商朝灭亡。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将姜尚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临淄),据有今山东中、南部地区。为齐国始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