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子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子君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角。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子君和涓生的婚姻爱情悲剧。子君是“五四”运动后出现的青年知识分子,要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不顾一切非议和讥笑,勇敢地冲出旧家庭和涓生结婚。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坚决的,但是当他们建立了新家庭,获得幸福和安宁的生活后,子君认为目的已达到,便沉湎在小家庭的生活琐事中。涓生则对日常琐事日益感到厌烦。一旦失业的打击到来,理想幻灭,爱情也就失去了附丽。子君无以自处,涓生则觉悟到:“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他将这一切归咎于子君,归咎于有了一个家庭,急急忙忙地想要“救出自己”。于是爱情终于破裂,最后两人不得不分手。子君回到她父亲的威严和旁人的冷眼的环境中去,不久便死去。涓生陷入了悔恨和悲哀中,他在傍徨和探索。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表明: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解决的。 子君鲁迅短篇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充满局限性的“五四”新女性的典型形象。子君是一个曾勇敢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知识女性,她一开始勇敢无畏地冲破家庭的樊篱,大胆地追求纯真的爱情,无视社会的冷眼,与她所爱的人涓生生活在一起。可她把这小小的胜利,竟当做生活全部的奋斗目标。她蜷缩在幸福的小家庭之中,整天忙于喂鸡、养狗,全忘记了生活的意义。渐渐与涓生很难再在新的更高、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交流,在经济上她依赖于涓生,缺乏与涓生保持平等、独立关系的意识,再加之周围的封建势力并没有停止对她的压迫和咸逼,父亲、叔父的反对,无聊者的中伤,路人的讥笑等等,都一齐向她袭来。更为致命的是涓生丢掉了工作,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这一切致使子君终于崩溃,不得不走上了回头路,回到原来的封建家庭之中,最后含恨离开了人世。子君的悲剧性命运,不仅控诉了那个人吃人的旧社会封建礼教的本质,而且还揭示了脆弱的个人主义的奋斗,最终是没有出路的。子君这一艺术形象,在当时很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因此这一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