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子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子肿

中医病名。又名“妊娠肿胀”、“妊娠水肿”。是指妇女怀孕七八个月后所出现的肢体浮肿。如仅下肢轻度浮肿,又无其他全身症状的,是孕妇后期常有现象。如水肿加重,遍及下肢,甚至全身头面都肿,伴有尿量减少,体重迅速增加,则属病变,是晚期妊娠中毒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多由脾肾阳虚或气滞所致。治疗宜健脾利水、温肾行水或理气行滞利水。

子肿

指妇女妊娠后,足面浮肿,渐及下肢、周身、甚至头面,小便短少的病证。多因平素脾肾阳虚,妊娠至五六月后,胎体渐长,津液运化失常,以致水湿泛滥所致。辨证论治:
❶脾气虚者,孕后数月,面目四肢浮肿,肤色淡黄或㿠白,皮薄而光亮。兼胸闷气短,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无力。以白术散(蜜灸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橘皮)加砂仁健脾理气,温中行水。
❷肾阳虚者,孕后数月,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心悸气短,下肢逆冷,腰酸无力。舌淡苔白润,脉沉细。以真武汤(白术、茯苓、白芍、附子、生姜)温阳化气行水。
❸气滞者,妊娠三四月后,先由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头晕胀痛,胸闷胁胀,食少,苔薄腻,脉弦滑。以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加茯苓、猪苓、白术、泽泻理气行滞,健脾化湿。针灸治疗:以水分、关元、三阴交为主穴。脾虚者加足三里、阴陵泉;肾虚者加肾俞、复留。针刺补法,可加灸。调护:
❶饮食宜富于营养,不宜辛辣、过分滋腻或过分清淡。
❷若偏于下肢浮肿者,坐卧时均宜抬高下肢。
❸定时化验小便、测量血压,以防变生它病。
❹远房帏。

子肿

病名。泛指妊娠期间肢体、面目或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若自膝至足肿,小便清长者,属湿气为病。又称“子气”;两脚浮肿而肤厚者,属湿名“皱脚”;皮薄者属水名“脆脚”。多由脾肾阳虚,或胎气壅阻,水湿停留而致。治宜健脾温阳,行气利水。妊娠晚期,仅脚肿而无其他不适者,可不必治疗,产后肿自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