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子家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孔子家语

人物故事集。 魏王肃(195—256)编著。十卷。肃有《毛诗王氏注》已著录。《孔子家语》,《汉书·艺文志》作二十七卷,但其书早佚。王肃依据汉本,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礼记》、《大戴礼》、《说苑》等书所载,成此编。不囿于史书框框,写孔子,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形象鲜明。书中还保存大量古籍,生动地反映当时社会婚姻、丧祭、郊禘、庙祧等风俗习尚。此书是除《论语》以外又一部集中表现孔子生平事迹、道德风范、思想面貌的专书。有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清陈士珂《疏证》可供参考。

孔子家语

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撰。自称得之于孔子22世孙猛,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与郑学(郑玄)对立,称为“王学”。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综合成篇。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孔》、《说苑》诸书中所载有关古代婚姻、丧祭、庙祧等制度与郑玄不同处,借孔子之名,攻击郑学。该书带有辑佚性质,也保存了一些古书资料。据《汉书·艺文志》载《孔子家语》共27卷,佚于唐代。今本10卷,44篇。有《百子全书》、《四部备要》本等。清孙志祖和陈士珂各有《家语疏证》。

孔子家语

十卷。魏王肃 (195—256)撰。王肃字子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官至中领军散骑常侍。曾遍注群经,不分今古之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长于贾逵、马融之学,唯不喜郑玄之说。故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综合成篇;又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诸书中有关古代婚姻、丧祭、郊禘、庙祧等制度与郑玄不同处,借孔子之名,攻击郑学。卷六关于“五帝”之说,实杂采《礼记》、《左传》,而假为季康子问答,以驳郑玄“六天”说。卷七“郑问”关于“郊祀之礼”说,实杂采《礼记》等书假为定公、孔子问对之词以驳郑玄。自称得之于孔子二十二世孙猛,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与郑学对立,称为“王学”。带有辑佚性质,也保存了一些古书。如 《问王(玉)》可考见 《文论》遗文,《王言解》可校《大戴礼记》。《孔子家语》,《汉书·艺文志》著录 “二十七卷,周孔丘门人撰”。早佚。今本十卷,四十四篇,系王肃伪托之作。该书经先贤诸子反复考证,其出于肃手无疑。特其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其书至明代,传本颇稀。故何孟春所注《家语》,自云未见王肃本。明代所传凡二本,闽徐𤊹家本,中缺二十余页;海虞毛晋家本,稍有不同而首尾完整。今不知徐木存佚。《孔子家语》有《百子全书》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二十二子》本,《四部备要》本等。清孙志祖有 《家语疏证》。1990年和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明覆宋刊本影印。

孔子家语

汉魏孔氏家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论语》类,著录《孔子家语》二十七卷,未名撰人。班固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论语》)《家语》之作,盖亦撰集孔子及弟子之言行也。《汉志》颜师古注曰:“非今所有《家语》”。知原书或亡于唐。今传《家语》始自魏王肃。肃自言其书得自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而书中所言与肃“撰《经》《礼》申明其义及朝论制度”,“有若重规叠矩”(《孔子家语·序》);肃乃为之作《注》,并以之为据而攻击郑玄。郑派学者晋马昭等指斥王肃伪造《家语》,实杂取《论语》、《左传》、《国语》、《礼记》等所载孔子逸事缀辑成篇,尔后《家语》为“伪书”之说似成定论。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竹简书八种,其中《儒家者言》27章,内容亦以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学者认为当是今传《家语》的原型,亦当为《汉志》《家语》的一个部分。据此,可推断王肃得《家语》于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当可信,今传《家语》并非王肃伪造。今存本10卷,含《相鲁》、《始诛》等44篇,是研究孔子、儒学及孔氏家学的重要资料,对研究经学史上的王、郑之争,亦有特具之价值。清人孙志祖、陈士珂各有《孔子家语疏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