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子改制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孔子改制考

清末今文经学之重要著作。二十卷,并有序。清末康有为(生平见《新学伪经考》条)著。卷目为:上古茫昧无稽考第一、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第二、诸子创教改制考第三、诸子改制托古考第四、诸子争教互攻考第五、墨老弟子候学考第六、儒教为孔子所创考第七、孔子为制法之王考第八、孔子创儒教改制考第九、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第十、孔子改制托古考第十一、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第十二、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旧制问难考第十三、诸子攻儒考第十四、墨老攻儒尤盛考第十五、儒墨争教交攻考第十六、儒攻诸子考第十七、儒墨最盛并称考第十八、鲁国全从儒教考第十九、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第二十、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第二十一。此书是《新学伪经考》的姊妹篇。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分类编次,酌加按语,进行说明解释,宣扬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比《新学伪经考》政治意味更浓一些。自称“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即不惊人,自可避祸”。此书自光绪十八年(1892)着手编纂,光绪二十四年(1898)印行于上海大同译书局,一经刻出,就震动了思想界,梁启超曾比之为“火山大喷火”、“大地震”,因而受到顽固派的围剿,并于1898年、1900年两次遭到毁版。
《孔子改制考》认为上古茫昧,“六经以前,无复书记”,一切事迹都无从稽考,到周末墨、道、法、名、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纷纷起来创立教义,企图凭各自的理想来建立自认为最好的社会制度。考虑时尚“荣古而虐今,贱近而贵远”,诸子百家就把自己设想的制度托为古代曾经有过的。孔子即托古改制,为了创立儒教,提出了一套自己创造的尧、舜、文、武的政教礼法,认为“三代文明,皆藉孔子发扬之,实则茫昧”。反对从前儒者的孔子“述而不作”说,强调“儒教礼制义理,皆孔子所制”,“六经皆孔子之所作也”。认为尧、舜、文王是孔子托以行民主太平理想的君王,“《春秋》始于尧舜,终于文王。盖拨乱之治为文王,太平之治为尧舜,孔子之圣意,改制之大义,《公羊》所传微言之第一义也”。并抬高孔子的地位,认为“孔子为制法之主,所谓素王也”,是一个“为万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主”的“圣王”。
《孔子改制考》利用“公羊三世说”为改良派维新寻找理论根据。认为托古改制的核心思想为《春秋》的“公羊三世说”,以为历史的发展是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再由升平世进入太平世。发扬了公羊家的“通三统”的学说,来说明夏、殷、周三统原是随时因革,决非沿袭旧制,一成不变,继而又用“张三世”的学说,说明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是逐步改良进化的历史进程。认为孔子“生于乱世,乃据乱世而立三世之法,而垂精太平”,孔子真正向往的是太平世,是“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无怨望忿怒之患……无残贼妒嫉之人,民修德而美好”的社会。并以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三种政治制度比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认为文王拨乱行君主之仁政,即君主立宪制,这是升平世;尧舜行民主之太平,即民主共和制,这是太平世。认为孔子是主张从君主时代走向民主时代,叫后世君主推行民主政治的,“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但又认为当前之中国仍处于据乱世,应当改革为君主立宪制,而实行民主共和制则为时过早。
《孔子改制考》抨击君主专制主义,谴责西汉以来孔子学说中的托古改制的精华被湮没了,“夫西汉君臣、儒生、尊从春秋拨乱之制,而杂以霸术,犹未尽行也”,王道未能尽行于汉代。认为刘歆以伪古文经篡乱了圣典,“圣制萌芽,新歆遽出,伪左盛行,古文篡乱,于是削移孔子之经而为周公,降孔子之圣王而为先师,公羊之说废,改制之义湮,三世之说微,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痛哀中国人两千年来“被暴王、夷狄之酷政”所统治。认为人民应该有“自主、自立”之权,“一通贯三才谓之王,天下归往谓之王,民皆散而去之谓之匹夫,以势力把持其民谓之霸,残贼民者谓之民贼”,而“为民贼者人人得而戮之”。并把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看成向来被尊为圣人的汤武,“秦王无道,人人得而诛之,而陈涉、项羽首先亡秦……是亦一汤武也”,实为对君主专制的大胆批判。
《孔子改制考》借“公羊三世说”“托古改制”,糅合西方“民主”、“共和”、“议院”等资产阶级思想,对推动戊戌维新变法起了重大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和落后性,如神化孔子,把孔子所定的六经作为金科玉律,把孔子所创的礼教捧为“范围百世”永不改变的圣典。还认为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施行有序,始于粗粝而后致精华”,在当时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并把君主立宪的希望寄于皇帝及大臣。另外其辨伪、疑古所用方法为先立论,后求证,不无武断、附会之处。
此书于1920年重刻,1922年刻成印本。另有1958年北京中华书局据《万木草堂丛书》本校点重排本。

孔子改制考

二十一卷。康有为 (1858—1927)撰。19世纪末,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思潮的影响,以康有为等人为首的一批中国封建知识分子试图走“变法改良与维新”的道路。此书就是为其变法作舆论准备的。在书中,他认为不假托古人,不能取信于今人,故证《六经》皆孔子为托古改制而作。所载尧舜是大同之王,文王是小康之王,都是孔子改制所假托的圣主,并非史实。又以公羊家“三世”的学说,指出据乱世是君子专制时代,升平世是君子立宪时代,太平世是民主共和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证明中国进行维新变法,是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由之路。给顽固派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思想以很大冲击,顽固派攻击他是叛逆行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成书,二十四年(1898)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变法失败后,清廷两次下令焚版禁行。1920年《万木草堂丛书》刊行,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

孔子改制考

书名。清末康有为(1858—1927)撰。二十一卷。此书系作者为其变法作舆论而撰。书中力证六经皆孔子为托古改制而作,其中尧、舜民主太平,文王仁政事迹,皆孔子理想寄托,与老子假托黄帝、墨子假托夏禹一样,均非史实。又以公羊说阐述孔子三世变易,随时因革的微言大义。借孔子的旗号、学说。宣传变法、君主立宪,批判封建守旧思想。此书集前人疑古之大成,辨明了不少伪经伪史,然亦不乏武断之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成书,1898年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曾两次下令焚版禁行。尚有1920年《万木草堂丛书》刊本行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