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尚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03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堂,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孔子64代孙。孔尚任青年时期用心举业,20岁考取秀才,结庐城北石门山中隐居读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圣祖南巡,返经曲阜祭孔,孔尚任被荐讲经,受圣祖赏识,次年入京为国子监博士。康熙二十五年(1686),孔尚任随工部侍郎往扬州,参加疏浚黄河海口工程,认识到吏治的腐败,民生的疾苦。并结交冒辟疆、邓孝威、杜濬、僧石涛等,访问遗老,登临遗迹。二十八年(1689)岁暮返京,兴趣转移为读书写作,搜求古物,购得唐乐器小忽雷。三十四年(1695)迁户部主事,任宝泉局监铸。三十八年(1699)六月,《桃花扇》传奇三易其稿后问世。次年,因文字祸罢官。四十一年(1702)冬离京归故里。之后5次出游,景况颇为萧条。所作传奇除《桃花扇》外,尚有与友人顾彩合撰的《小忽雷》。《小忽雷》是根据唐段安乐《乐府杂录》所载改编,写善弹小忽雷的宫女郑盈盈因忤旨处死,为权德舆的旧吏梁本厚所救,后结为夫妇的故事。虽在痛斥权奸、揭露群小上有一定意义,但艺术水平不够高。 孔尚任1648—1718Kong Shangren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属山东)人,为孔子64代孙。少时曾中秀才,后长期隐居在曲阜石门山中,从事礼、乐、兵、农的研究,同时酝酿《桃花扇》的创作。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论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孔尚任进京,正式走上仕途。此后曾到淮扬一带参加了三年治水,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了一些认识,同时游览了扬州、南京的南明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遗老,丰富了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康熙三十九年(1700)孔尚任升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同年罢官。康熙四十一年(1702)离京返曲阜石门山,在家乡渡过了十几年闲散而又愤懑的生活。他与洪升齐名,时有“南洪北孔”之称。 孔尚任1648—1718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少时曾中秀才,后长期隐居在曲阜石门山中,从事礼、乐、兵、农的研究。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南巡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应诏御前讲《论语》,受到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后曾到淮扬一带参加了三年治水,对他了解社会有一定作用。同时,他游览了扬州、南京的南明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遗老,丰富了创作《桃花扇》的素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孔尚任升为户部广东司员外郎,同年罢官。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离京返曲阜石门山,在家乡渡过了十几年闲散的生活。《桃花扇》是孔尚任主要的戏曲创作,完成于康熙三十八年 (1699年) 六月,经过十年时间,三易其稿。这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全剧四十出,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主线,对当时的政治斗争与社会风貌作了深刻的反映与揭露。此外,孔尚任与顾彩合写过传奇《小忽雷》,描写朝臣与宦官的斗争。另有诗文集 《湖海诗集》、《岸堂文集》、《石门山集》、《长留集》、《享金簿》、《人瑞录》 等。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署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代初年著名戏曲家。孔尚任身为圣裔,为孔子六十四代孙。自幼好学,留意礼、乐、兵、农诸学。曾进为诸生,后捐纳为国子监生。青年时期隐居于曲阜石门山读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参与迎驾并在御前讲经,受到赏识,因而破格升用为国子监博士,后升为户部主事和员外郎,康熙三十九年因事罢官。后两年离京回乡。晚年还四处奔波,寻求官职,但一直未被起用。孔尚任今存诗1500余首,散文数十篇。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戏曲创作上。康熙三十四年与顾采合作完成《小忽雷》传奇,描写唐代梁厚本和郑盈盈的爱情故事。康熙三十八年,酝酿多年、三易其稿的传奇《桃花扇》完成,立即引起轰动,奠定了与《长生殿》齐名的“南洪北孔”的地位。其诗文见近人汪蔚林编辑的《孔尚任诗文集》。 孔尚任见“艺术”中的“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清戏曲作家。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64代孙。康熙南巡至曲阜时,应召讲经,被破格录用。任国子监博士、户部员外郎等职。经10余年,写成传奇《桃花扇》。当时与《长生殿》作者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称。《桃花扇》已被全译或节译为英、法、德、日等国文字。其他尚有与顾彩合写的传奇《小忽雷》。诗文集有《湖海诗集》等。参见“文学”中的“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字聘之、季重,号东堂、岸堂,又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为孔子64代孙。孔尚任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研究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1685年孔尚任进京作官,随工部侍郎去淮阳疏浚黄河海口,亲自体验了河政的险峻反复、官吏的腐败。作诗630余首,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孔尚任完成了他的传奇戏曲名著《桃花扇》,哄动一时,他与洪昇一起成了清代最享盛名的戏曲作家。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曲家。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少时曾应科举,中秀才,后捐资为国子监生。康熙南巡至曲阜祭孔,被召讲经,特授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主事,员外郎,后罢归。擅戏曲,与洪昇并称“南洪北孔”。有传奇《桃花扇》、《小忽雷》 (与人合作),以及诗文集《湖海集》、《长留集》、《岸堂文集》等。《桃花扇》与洪昇《长生殿》并称“清代两大传奇”。与顾彩合撰的《小忽雷》取材于《乐府杂录》所载故事,描写善弹乐器小忽雷的郑中丞与梁厚本的悲欢离合,并穿插文士与宦官的斗争,借以反映唐文宗时的政局,构思立意颇似《桃花扇》,然艺术成就不如远甚。所作诗文虽成就逊于传奇,但亦有吊古伤今,感慨兴亡之作。 孔尚任清初戏曲作家。山东曲阜县人,孔子第64世孙,生于清顺治五年(1648),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35岁前,隐居曲阜石门山,闭门读书。1684年康熙南巡至曲阜祭孔,被族人推举主持祭典,得到康熙赏识,被召到北京任国子监博士。曾参加治淮,来往于江淮之间,通过游览金陵、扬州等地南明时的遗迹,结交明朝遗老,对南明弘光王朝的覆亡有了更多的切身感受,丰富了《桃花扇》的创作素材。1699年被升任户部员外郎,不久,被免职罢官,重度隐居生活,直到去世。戏剧作品除《桃花扇》外,还有与人合撰的《小忽雷》传奇、《出山异数记》、《享金录》、诗文《湖海集》等。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云亭山人。兖州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康熙(1662年~1722年)时被召讲经,破格授国子监博士。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其传奇剧本 《桃花扇》 历经10年创作,成书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以侯方域《李妃传》 中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故事为主线,再现南明兴亡始末。以儿女之情衬托国破家亡之痛。此剧与《长生殿》齐名,世称两作者为 “南洪北孔”。戏曲作品还有与顾彩合写的 《小忽雷》。有诗文集 《湖海集》 、《岸堂稿》 、《长留集》 等 孔尚任1648-1718清初戏曲作家。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号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初曾隐居石门山苦读。博学多才,熟习礼乐,博采遗闻。35岁时(1682年)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为其夫人治丧,后为孔府修《家谱》及《阙里志》,并训练礼生、乐舞生,监造礼乐祭器。1684年冬,康熙到曲阜祭孔,他应召讲经,颇受赏识,被破例授为国子监博士。1686年至1689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到淮扬一带治河,结识了明朝遗民冒辟疆、邓孝威、杜于皇等人,在扬州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游秦淮河、过明故宫、拜明孝陵,吊古迹,访隐士,搜集野史逸闻,对南明王朝的覆亡经过有深切感受。回京后,任户部主事、承德郎、广东司员外郎等职,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有*《小忽雷》传奇(与顾采合作)问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桃花扇》传奇脱稿。该剧以名士侯方域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生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剧本经过十余年的酝酿,并三易其稿。写成后,王公显贵,争相传抄;清宫内廷与著名昆曲班社金斗班竞相演唱,轰动京城。在当时剧坛上,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齐名,有“南洪北孔”之誉。但《桃花扇》问世不久,他便被罢官。晚年清居乡里。他一生著述甚多,诗文有《石门山集》、《出山异数记》、《湖海集》、《长留集》、《岸堂文集》等。 孔尚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