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冶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07 孙冶方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江苏无锡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底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担任政治经济学讲课翻译。1930年底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参加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和编辑“中国农村”杂志。1937年调任中共江苏省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以后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经济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从50年代中期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了大胆地探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工作必须重视价值规律作用的观点,认为正确处理国家集中领导和企业独立经营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强调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多的劳动成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要求等经济观点。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经济论稿》和《孙冶方经济学文集》等。 孙冶方1908-1983SunYefang中国经济学家。原名薛萼果,江苏无锡人。30年代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他治学严谨,坚持真理,其优良学风为学术界所称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孙冶方的主要著作,收集在《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一书中。建国后的主要著作有: 《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1979)、《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续集和续集增订本(1982、1983)、《社会主义经济论稿》(1984)等。 孙冶方1908—1983中国经济学家。原名薛萼果,江苏无锡人。1925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政治经济学讲课翻译。曾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强调经济工作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主张“用最少的社会劳动消耗,有计划地生产最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正确处理国家集中领导和企业独立经营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等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著有《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孙冶方经济学文集》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